
鄧華的學生在制作模型。
臺海網(wǎng)3月25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故宮角樓”“黃鶴樓”“帝國大廈”“孔廟”……走進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的行政辦公樓12層,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塊頭”,在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工程管理專業(yè)老師鄧華和學生的巧手下,以縮小100倍的造型屹立在這里,成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說起鄧華的“微型建筑模型課堂”,就不得不說他的一次“筷子偶遇”。兩年前,鄧華正在家中吃飯,電視里播放著貫木廊橋相關的報道,報道中提到貫木廊橋利用摩擦力的原理,不用片釘寸鐵,只憑榫卯銜接,這是古代廊橋制作的最大特點。于是,鄧華便用家人吃飯的筷子,成功做出一個小模型。經(jīng)過一次次摸索嘗試,鄧華制作了不少小作品,在朋友圈很受歡迎。
鄧華教的是工程管理專業(yè),在上課中,學生面對工程方面的專業(yè)術語、圖紙等,都感到很枯燥,理解起來也很費勁。鄧華想,何不帶學生一起制作建筑模型,通過理論加實踐的方式去教學呢?
隨后,鄧華大膽地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在課堂上,學生們鋸木頭、打孔、組裝……一堂課下來,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書上看1000遍的圖紙、模型、文字,如果學生沒有實踐過,還是很難理解的。”鄧華說,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主動探索,他帶領學生去復原建筑,如誠毅景祺樓、集大尚大樓等,學生自己去測量觀察,然后制作模型復原。
通過這樣的實踐,兩年來,學生們逐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嘗試,制作的模型復原作品已達到60多件。
木拱廊橋建造技藝是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貫木廊橋也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北部和浙江的南部,為了讓學生對中國這一項傳統(tǒng)技藝有更深入的認知,鄧華在課堂之外組織了興趣小組,帶學生去廊橋之地實地考察。
如今,學生們不僅能夠制作廊橋,還主動去探索古建筑,也能舉一反三,運用貫木廊橋的技藝制作。鄧華說,傳統(tǒng)技藝、古建筑等都急需傳統(tǒng)保護,他希望通過微課堂,讓更多學生關注到這方面。
除了教高校學生以外,鄧華還常去中小學教手工課,他希望能讓更多不同年齡的孩子,體驗手工的魅力。
原標題:誠毅學院老師帶領學生制作模型 “故宮角樓”“黃鶴樓”“孔廟” 等讓人驚艷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3/25/10033961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