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舞戲話”《心·聲》融入大量閩南元素。
臺海網3月2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感謝!你們演出了我們思念家鄉(xiāng)的心聲,我真的非常感動……”菲律賓華商聯(lián)合總會理事長黃年榮,一只手拉著節(jié)目總策劃的手,另一只手擦拭著眼角的淚水。昨日,偌大的菲律賓藝術中心劇場中,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這些掌聲發(fā)自內心,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也有自豪與欣喜。
昨日,來到現場參加“海絲路·閩南情——中國廈門文化旅游匯”首站活動的華人華僑團體共有5個,能容納數百人的藝術中心劇場座無虛席。
“廈門的發(fā)展變化讓我自豪”
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高素質、高顏值”的海上花園城市景觀、充滿現代化國際氣息的廈門郵輪母港……熱場影片中出現的每一個廈門市民習以為常的鏡頭,都讓現場華人華僑發(fā)出贊嘆、不停用手機拍攝。“每次回廈門,感覺都不一樣,發(fā)展速度太快了!”菲律賓廈門商會會長周宗典說,“這讓我非常自豪。”
廈門代表團帶來的一場集合閩南多種藝術形式的“音舞戲話”《心·聲》,更讓現場的氣氛達到沸點?!缎?middot;聲》基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八十年前,因戰(zhàn)火侵襲,一名十歲的小女孩謝遠芳跟隨家人從廈門乘船逃往菲律賓,八十年后,年逾九旬的謝遠芳在家人的陪伴下,重回鼓浪嶼,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讓她震撼,一艘船、一株大榕樹,喚起她年幼時的記憶。“落葉總要歸根。只要有船,汪洋能渡,家鄉(xiāng)不遠;只要有港,不懼遠航,隨時都能回家!歡迎回家!”當演職人員在舞臺上齊聲呼喚時,臺下觀眾無不動容。
這個故事的作者謝平貴(謝遠芳的侄子)昨日也趕到現場。他說,去年的鼓浪嶼探親之旅,既圓了姑媽的回家夢,也令他感慨萬千。當時,恰逢本報與廈門輪渡有限公司聯(lián)合舉辦“輪渡八十周年征文”,謝平貴有感而發(fā)、一蹴而就,將這段經歷寫成征文《坐電船回家》,一舉奪得一等獎。之后,這篇見證歷史變遷、緊扣親情鄉(xiāng)情的征文引發(fā)了“蝴蝶效應”。先是在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的策劃運作下,變成舞臺劇。而后,在廈門市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廈門閩南旅游文化產業(yè)有限公司、廈門市南樂團加入團隊,并融入布袋戲、南音等極具閩南特色的藝術形式,變成昨日在馬尼拉公演的“音舞戲話”《心·聲》。
閩南文化喚醒華人華僑記憶
《心·聲》中大量的閩南元素、極具感染力的劇情、專業(yè)精彩的演出,喚醒了現場華人華僑的記憶。“菲律賓華人華僑群體約有110萬人,其中八成以上為閩南后裔,閩南話是通用語,菲律賓人看到中國人,都說你是Amoy(廈門)來的,”周宗典說,“因為,當年下南洋,一定是從廈門太古碼頭坐船來菲律賓,因此,大家對廈門的感情極深,下南洋這條航線的故事也歷代傳承。”
新時代的“下南洋”航線,將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不斷壯大。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介紹,通過郵輪這個極佳的品牌傳播平臺,廈門郵輪母港將發(fā)揮優(yōu)勢,把這一全國首創(chuàng)的“郵輪+文化”全新對外傳播模式發(fā)揚光大,快速提升廈門郵輪產業(yè)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使之成為我市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平臺。
原標題:“海絲路·閩南情—中國廈門文化旅游匯”登陸菲律賓 《心·聲》觸動鄉(xiāng)情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3/25/10033963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