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實驗小學分校中庭的棕櫚園。

第二實驗小學分校的中庭綠化。
臺海網(wǎng)8月16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記者 陸曉鳳圖/記者 林銘鴻)一面“主題綠墻”,讓大同小學的師生贊嘆不已;校園內(nèi)的“小小植物園”,讓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流連忘返……從今年4月以來,據(jù)區(qū)政府工作部署,由思明區(qū)教育局與思明區(qū)市政園林局聯(lián)合主導,相繼完成10所區(qū)屬小學校園垂直綠化提升工程。
垂直綠化、主題設計——園林和教育工作者們用自己的智慧,澆灌出了“主題綠墻”“小小植物園”等讓人嘆為觀止的成果。近日,記者跟隨他們走進其中兩所學校,去看他們的奇思妙想,解開這些綠化背后的秘密。
>>>關鍵詞:垂直綠化
見縫插綠 主題綠墻提升校園景觀
車行至廈禾路,不少人會被大同小學外一片五顏六色的圍墻所吸引:綠色植物作畫板,紅色的紅綠草、彩葉草及皇帝菊嵌在其中——植物構成的綠墻組成了富有大同小學校園風格的各色圖案,建筑剪影、奔跑的人影等。大同小學老師黃靚芳說,垂直綠化讓景觀有了質(zhì)的飛躍。
由于校園面積所限,大同小學里每一寸土地都要被充分利用,“見縫插綠”。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綠化面積,園林工作者選擇了垂直綠化。這樣一面主題綠墻的背后,是許多細節(jié)的完美組合。
首先需要讓植物“上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需要在墻上立一面鋼板作為綠墻的“骨架”——不僅要能容納植物生長,還要足夠牢固,能夠抵御臺風。“每一面墻的尺寸都不同,因此需要逐一定制。”工作人員說。
其次是“主題”。植物如何放置,彼此如何拼接、能否兼容,最終組合出風格鮮明的圖案,非??简灩ぷ魅藛T的耐心和專業(yè)程度。“植物要足夠茂密且分布均勻,圖案才會飽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單一面墻,就能夠裝滿300盆植物。
最后是“水”的問題。園林工作者說,植物上墻一個最明顯的問題是,地心引力與蒸發(fā)都會造成水分流失,儲水性能變得較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作人員用了兩個方法:采用自動灌溉設備,將水直接灌入每一株植物的根部,控制室內(nèi)可以一鍵操作;同時為增加植物的儲水性能,每一個花盆設計中還增加了一定的傾斜角度——利用這個微小的角度變化,讓鏤空的花盆里能夠儲存一定的水分。
垂直綠化完成后,主題綠墻的出現(xiàn),讓師生們多了贊嘆之聲。“校園更美了,大家更珍惜校園里的一草一木。”老師黃靚芳則認為校園綠化的整體感更強了:“綠化由校園內(nèi)延伸到校園外。綠墻就像學校的一張名片,吸引著遠道而來的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