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檔案
姓名:蔡曉雅
畢業(yè)學校:翔安一中
高考分數(shù):373分(理科)
報考院校: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預計學費:15000元
臺海網(wǎng)8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文 陳巧思/圖 實習生 陳悅意)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將來有能力了,也幫助別人,讓愛心傳承下去。
如果不是中暑發(fā)燒請假在家休息兩天,導報記者很難在家中看到蔡曉雅。她每天都在超市收銀臺,天一亮就出門,夜深了再回家。
借著這次發(fā)燒請假,曉雅和母親聊起了大學志愿的填報,“想報師范或者會計,出來好找工作”。
這已經(jīng)是她今年第三次中暑。“我也不懂為何這么容易中暑,不過家里困難,能堅持還是得堅持。”蔡曉雅說,打工這2600元的月薪,足以為苦熬多年的母親和兩個尚在讀書的妹妹,盡上綿薄之力。
一個女人 獨自撫養(yǎng)三個女兒
燥熱的夏日午后,蔡厝村古老的石屋里,蔡曉雅用手撥弄了兩下扇葉,電扇“吱呀——吱呀——”地慢慢轉(zhuǎn)起來。
電視是厚厚的老式彩電,墻上貼滿了曉雅三姐妹的各式獎狀,簡陋的屋內(nèi),看得出已經(jīng)許久沒有添置家具了。
奶奶早年已過世,8年前,曉雅的父親走了,4年前爺爺也走了。原本健全的家庭,現(xiàn)在只剩下葉梅欽和曉雅三姐妹。兩個妹妹還在上初中,曉雅即將步入大學,這幾年靠著葉梅欽在村里唯一的廠子做保潔的1800元月收入,撐了下來。
四個女人的家,沒有多余的收入,只剩堅強。葉梅欽說,遠一點的工廠收入會高一些,但是顧不了家。身上的工作服已經(jīng)被摩擦出好幾處明顯的破洞,鞋子也已經(jīng)被磨得看不見花紋。“公公婆婆老公都不在了,沒有人能幫我照顧這個家。”提起這些,這名堅強的農(nóng)村婦女,忍不住濕潤了眼眶。“當時還是廠子特例招收了我,成了工廠里的唯一女工。”
在一次工作中,葉梅欽右膝半月板受傷。顧不得休養(yǎng),她堅持上班,“一休息就沒錢了,還好廠子老板人好,重的活也不用我做”。
“我有時候上學快來不及,媽媽就騎電動車載我。”談起媽媽的辛苦,曉雅眼眶紅潤,“我比媽媽高很多,但是她卻一個人撐著這個家。”
懂事女兒 打暑期工貼補家用
母親的辛苦,曉雅看在眼里。高中時期蔡曉雅每星期僅有100元生活費,對于生活上的花銷,曉雅能省則省,從來沒去過外面的餐館吃過飯,也不敢有多余的開銷。
高考結(jié)束后第二天,曉雅就開始找起了暑期工,媽媽想讓她休息幾天,等成績出來再去打工,但是曉雅不顧勸阻:“過幾天工資高的工作都被人應聘上了,要先下手為強。”
憑著這份能吃苦的勁兒,曉雅到一家新開的超市,當起了收銀員。“早上6點半就出門,晚上11點多才能回家。”曉雅平淡地介紹著她的工作,“要一直站著,中午和晚上也就只有半小時的吃飯時間能休息,不包吃住。”這份普通人聽起來極為辛苦的工作,曉雅卻表現(xiàn)得很淡然,一下子堅持了一個多月:“并不覺得多辛苦,還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暑期工,大家都一樣。”
7月初曉雅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工資——2600元。“如果不是家中男人走得早,孩子也不用這么苦。”媽媽葉梅欽說,看著孩子這么辛苦,既心疼,又覺得是對她的一種磨煉,“曉雅真的長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