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11”電商大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AI萬能搜”、“AI識圖”、“雙11購物清單”等等“AI+購物”的新玩法,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了大家的消費決策中,這些功能好用嗎?來看記者的測評體驗。
記者 方曼丁:如今,AI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網購時也不例外。今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如何使用AI來賦能,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記者實測:商品推薦全面 體驗感較弱
淘寶、京東、抖音等電商app,或多或少都搭載了AI功能,除了AI客服、AI識圖、搜同款等常見的AI使用場景外,這個“雙11”,AI成了“比你更懂你”的智能導購。像京東首頁的“清單購”功能,只需要將你想買的東西列成清單,在軟件內拍照識別后,系統(tǒng)就會根據用戶的過往瀏覽及購買記錄,推薦符合用戶消費偏好的對應商品,不過,這一功能每個品類只會推薦一款產品,稍顯單一。淘寶的“AI萬能搜”,則是換著花樣挖掘用戶需求,AI會根據用戶的購物偏好,生成“蒙氏早教玩具推薦”“混油皮遮瑕氣墊推薦”等不同品類的推薦話題,在用戶專屬的“雙11”購物清單中,每個品類還會進行更為細致的產品推薦。除了推薦商品,今年“雙十一”,一些平臺還小范圍開放了“AI試穿”、“AI試口紅”等AI新功能的體驗資格,豐富用戶的購物體驗。
記者 方曼丁:實際使用下來,我發(fā)現如今網購平臺的AI功能,相比于前幾年剛推出的時候,可以說是更進一步了。比如說我現在使用的AI試穿的功能,它不僅可以試穿不同的款式,在不同款式之間也可以很便捷地做切換,可以一鍵看出不同款式的上身效果。但是我覺得相比于線下購物來說,AI不能夠試穿所有款式的衣服,并且在試穿的感受上,也可能受限于拍照的角度或者當時狀態(tài)的影響,可能穿的衣服上身狀態(tài)并不是最適合我的,可能線下試衣還是更加直觀、更加便捷 。
記者 方曼?。哼@個AI試口紅的功能可以調整口紅的厚涂薄涂,但實際上嘴的效果有沒有那么好,就有待考證了。而且這個功能的入口也太難找了,并不能夠在商品的詳情頁直接點擊AI試口紅,而是要點進專門的頁面之后才可以去嘗試。
消費者:部分功能很常用 期待AI營銷更精準
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今年“雙11”電商平臺試點的一些AI新功能,入口不太好找,所以并沒有體驗過,但是像AI識圖、搜同款等已經被廣泛推廣的功能,幾乎已經融入了日常的購物體驗,“買買買”比起前些年更加方便了。
市民:用照片識圖也會用到,有時候在淘寶上面,要買什么東西,然后會用照片搜索一下,會用這個功能。(感覺用起來怎么樣?)還好,你要搜同款,正常都能搜得到。
市民:主要是識圖,比如說看到一些衣服或者產品,我們可能一開始想不到怎么描述它,識圖的話,其實就很方便讓我們搜索到了。
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相較于前些年“雙11”的沖動消費,近年來,大家的消費決策越來越理性化,AI的推薦,也需要“有理有據”、更加精準,才能說服他們按下“購買”鍵。
市民:(希望)推送更精準一點,有些(AI)推送的東西可能,相差也是有點大了。牌子,主要還是牌子,它只(識別產品)形狀一樣,但是牌子不一樣。
市民:可能跟(AI)輸出的內容有關系,可能是原來我還沒有想到的那些場景,利用它的一些數據的優(yōu)勢可以更深層次一些。然后挖掘出來的東西可能要更精準一些,如果能做到這點,對我來說可能比較進一步的那種驚喜。
AI助力電商行業(yè)降本增效 或將重塑網購體驗
業(yè)內人士介紹,其實AI在電商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降本增效成效顯著。從店鋪裝修、商品文案、商品上架、營銷推廣到智能客服,AI基本已經參與電商運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原本需要30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有了AI技術以后,兩三個人就能完成了。除了商家運營端,這兩年,各大平臺在用戶體驗上不斷加碼“AI”,也標志著電商行業(yè)從“流量戰(zhàn)”“價格戰(zhàn)”向“智能戰(zhàn)”轉型,不僅提升了用戶的決策效率,也在嘗試重構購物的交互模式。今年2月,市人工智能行業(yè)協(xié)會和市網絡零售企業(yè)協(xié)會還簽約成立了“人工智能+電商產業(yè)發(fā)展聯盟”,運用AI更好地賦能電商產業(yè)。
廈門市人工智能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 吳承東:比如說智能客服,或者短視頻的智能剪輯,或者數字人,它是瞬間就能夠把運營成本給降低下來的。然后第二個從AI投流,一些AI在用戶體驗上的升級,它也能很快地體現效果,所以人工智能其實用的最早的一批的受益者就是電商企業(yè),我們做這個聯盟,希望說能夠把AI在電商領域的應用得到更多的推廣,讓更多的企業(yè)能夠受惠,也讓消費者能夠受惠。
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