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戇章故居修繕效果圖。
記者陳雅玲 實習生陳雪萍
臺海網(wǎng)8月6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創(chuàng)制了近代中國第一套漢字拼音方案的“拼音之父”盧戇章是同安的驕傲。在同安古莊大社里,至今還保存著他的一座故居。歷經(jīng)200多年歲月的洗禮,這座古民居出現(xiàn)了瓦片缺損、墻體脫落等問題。昨日,記者從同安區(qū)大同街道辦事處獲悉,盧戇章故居修繕保護工作已納入今年同安區(qū)“共同締造”項目,同安區(qū)將投入150萬元修繕盧戇章故居,預計年底可動工。
古民居有200多年歷史
根據(jù)《同安文物大觀》記載,盧戇章故居建于清朝早中期,為兩落大厝帶雙邊護布局的古厝,由門廳、下房、天井、櫸頭、大廳、大房、后軒、過雨廊、護厝天井、東西護厝組成,總面寬24.5米,深20.5米,北側(cè)古井1口。昨日,記者來到該故居看到,部分墻體已經(jīng)脫落,地上部分紅磚已經(jīng)下陷,桌子、門柱等木制品已經(jīng)因為蟲蛀、雨淋等原因慢慢朽化,右墻上掛著的盧戇章本人的圖像也積滿了灰塵。
但仔細觀看不難發(fā)現(xiàn),盧戇章故居整體前低后高、端莊典雅,民居光線充足,雕刻精美。
“盧戇章故居距今至少有200年歷史,是閩南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名人故居,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不言而喻。”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