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1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魏文 通訊員 鐘北秦)28臺箜篌擺放臺上,身著漢服的孩子們嫻熟地進行演奏。寬廣的音域,柔美清澈的音色,極富表現(xiàn)力的彈奏,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觀眾們。
16日下午,廈門一中海滄分校和東孚中心小學的160多位師生在廈大藝術學院音樂廳舉行曲藝夏令營成果展演,為來賓和家長們帶來了一次難得的視聽享受。
孩子和藝術家同臺演奏
展演在箜篌合奏《海絲隨想》中震撼開場,孩子們的傾情演奏讓人們感受到箜篌這一古老樂器的獨特魅力。讓人驚喜的是,大提琴家、廈大藝術學院院長蘇力還和孩子們同臺演奏大提琴。
接下來,明亮醇美的薩克斯重奏,悠揚悅耳的陶笛演奏,層次豐富的管樂,閩風醇厚的歌仔戲,輕盈妙曼的舞蹈,充滿活力的合唱……12個內涵飽滿豐富、表現(xiàn)極具張力的節(jié)目讓現(xiàn)場的觀眾們驚艷不已??吹胶⒆觽兊谋憩F(xiàn),家長們忍不住贊嘆:太美了!
這次表演匯集了這次曲藝夏令營10天來孩子們編排、訓練的舞蹈、箜篌、陶笛、合唱、管樂類節(jié)目。值得一提的是,廈大藝術學院為這次夏令營提供了編排、訓練的師資。蘇力院長說,這是一場精彩的演出,這也意味著廈大藝術學院與海滄區(qū)中小學校園藝術教育合作非常成功。這種合作只是開始,未來還會更加深入。
藝術教育“大手牽小手”
事實上,2013年海滄區(qū)就被列為廈門唯一一個“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區(qū)”,海滄區(qū)教育局提出了“大手牽小手”的思路,不僅農村娃開設藝術課,還利用高校資源優(yōu)勢,聘請廈大藝術學院的老師來指導開展校園藝術教育,使得農村娃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廈門一中海滄分校校長陳福光說,從2009年開始,學校就進行了琴棋書畫校本課程實踐。2014年,學校被授予廈大藝術學院農村藝術教育基地校,廈大藝術學院提供了近20位老師指導學校開展課題,對包括師資培訓、管弦樂、舞蹈、箜篌、合唱、陶笛等六個課題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而每周一下午三四節(jié)課和每周六上午,成為學校藝術教育的專用時間。經過近兩年合作,學校的藝術教育水平有了大幅提升,藝術教育蔚然成風。
在人們的印象里,吹拉彈唱是城里孩子的事,但海滄區(qū)卻在農村學校播撒藝術的種子。海滄區(qū)教育局局長陸曉紅說,藝術能夠陶冶孩子的心靈,豐富他們的人生,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帶給他們自尊、自信,促進他們全面成長,這比單純的分數(shù)來得重要。因此,海滄區(qū)就是要不遺余力地讓所有的“海娃”都享受公平優(yōu)質的藝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