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
廈門將建百所智慧校園
7日召開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從2016年到2018年,廈門將推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到2018年,廈門市將建成百所智慧校園,全市公辦中小學都將基本實現(xiàn)無線網(wǎng)絡全覆蓋,其中有20所示范校將推進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在教學、科研中的全面應用。

廈門六中的學生用平板電腦上課。(廈門六中供圖)
臺海網(wǎng)5月19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站在廈門的學校外,你可以看到越來越宏偉的校舍、漂亮的跑道等,但是,你一般很難看到教育信息化的成績。
地下千絲萬縷的網(wǎng)絡,已經(jīng)使廈門教育發(fā)生變化,2013年,廈門全部的公辦學校就實現(xiàn)了寬帶網(wǎng)絡“校校通”;2014年,寬帶連入教室,實現(xiàn)了“班班通”硬件全覆蓋,這兩個指標在福建省都是率先實現(xiàn)的;2015年,廈門初步建成高水準的新一代廈門教育城域網(wǎng),為即將開始的“人人通”全面鋪開提供保障。
你的確需要借助特別的視角來看廈門的教育信息化。今天,我們從積分入學的打印機,學生口袋里的“神器”,云端學校的音樂課堂,刷出的錯題本,來看看廈門教育信息化。
積分入學系統(tǒng)
家長不再“跑斷腿” 在家就能報名
如果參加積分入學的打印機能說話,那么,它們應該是廈門教育信息化的最佳宣傳員。
積分入學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申請在廈門上小學一年級的入學政策,由暫住、社保、務工、房產(chǎn)等元素構(gòu)成,在廈暫住、社保年限越久,積分越高。教育部門每年會公開招收外來娃的學校和學位,外來娃能否在廈門上學,看積分的高低。
積分入學在2014年首次推行時,讓教育主管部門“沮喪”的是,這一公平、公正的入學政策“叫好不叫座”,最大的問題是“折騰”——它要求外來娃父母到A地打印紙質(zhì)暫住證明,到B地打印紙質(zhì)社保繳交證明,如果符合計生,可以加分,但得去打印計生證明。排隊打完證明,還得拿著這些紙質(zhì)證明到教育局報名點再排隊,進行現(xiàn)場審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