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年前日光巖
千人引吭高歌
1996年夜,華燈初上,著名歌唱家張暴默立于日光巖巖頂領唱《鼓浪嶼之波》。與此同時,由鼓浪嶼機關、鼓浪嶼合唱團、鼓浪嶼文化館、鼓浪嶼好八連、廈門音樂學校、鼓浪嶼人民小學等組成的近千人大型合唱團,從日光巖頂峰,依著地形的變化,按順序排列,引吭高歌一曲《鼓浪嶼之波》。
“當時在場的人都駐足傾聽,那個場面十分震撼。”20年前的場景歷歷在目,鼓浪嶼老文化人蔡文田一臉自豪,盛贊《鼓浪嶼之波》的魅力。那是蔡文田第一次聽到《鼓浪嶼之波》,他告訴記者,這首歌曲在當時已經非常流行,很多鼓浪嶼人都能信手拈來。
翻著鐘立民贈與蔡文田的《鼓浪嶼之波》作品集,晨報記者看到了張藜作詞的多首歌曲———《啊,北京》《丹頂鶴的故鄉(xiāng)》等,當然,還有《鼓浪嶼之波》。
多位歌唱家悼念張藜
據(jù)悉,張藜這兩年一直在醫(yī)院接受治療,但包括其夫人楊阜蘭在內的家人一直都很低調,所以才沒有對外透露過多的消息。
張藜1932年生于大連,1948年考上東北魯迅文藝學院,走上藝術道路,后進入吉林省歌舞劇院工作。
1978年張藜調到中央民族樂團工作,由此迎來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高峰。張藜與作曲家徐沛東合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籬笆墻的影 子》《亞洲雄風》。徐沛東說,雖然張藜生病已經很長時間了,但還是感覺走得很突然,他的離開是中國文壇尤其是音樂文學界的一大損失。
昨日凌晨,《亞洲雄風》原唱者韋唯發(fā)微博悼念:“張藜老師一路走好,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揮淚憶深情?!秮喼扌埏L》為在天堂的您再次歌唱。”
張藜還與歌唱家李谷一合作過,李谷一所唱的《我和我的祖國》即為張藜所作。得知張藜去世的消息,李谷一心情很悲痛。她說“張藜一直身體不好,還想著能撐 一段時間,沒想到突然就走了。”在李谷一的印象中,張藜為人坦蕩、忠誠、低調。“他的歌詞樸實無華,他的情感都通過他的作品表達出來了。”李谷一說。
(據(jù)北京晚報、法制晚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