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垃圾四大類分類標準在廈門已實施3年。林旭東攝
臺海網11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昨日,住建部發(fā)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標準。在本次標準修訂中,主要對生活垃圾分類標志的適用范圍、類別構成、圖形符號進行了調整,生活垃圾類別調整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大類和11個小類。據了解,我市于2016年10月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之初,采用的就是上述四種大類的分類模式。
此次新標準相比2008版《生活垃圾分類標志》,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住建部介紹,目前全國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其中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居民小區(qū)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3.9%,上海、廈門等14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
據了解,2017年8月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廈門經濟特區(qū)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還陸續(xù)出臺了16項配套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垃圾分類法規(guī)體系。廈門在全國首創(chuàng)“五全工作法”(全民參與,全部門協(xié)同,全流程把控,全節(jié)點攻堅,全方位保障)得到住建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的充分肯定,連續(xù)5個季度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工作情況通報中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