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29日訊 據(jù)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周曉航):從2006年開始,廈門市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shè),把實現(xiàn)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作為長期堅持實施的民生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市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蓋面,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在廈門市已經(jīng)基本建立。
劉飛是廈門實驗中學(xué)的一名教師。去年9月,劉飛剛來廈門應(yīng)聘時,住房曾經(jīng)是他擔心的主要問題。沒想到的是,這個顧慮很快就被打消了。去年教師節(jié)前夕,市委市政府拿出濱海公寓的44套住房,作為首批公共租賃房的應(yīng)急房源,用于安置實驗中學(xué)的130多名新聘用的青年教師,劉飛也從自己租的房子搬到了濱海公寓,“當時我們教師都很開心,感覺收到市委市政府一個很大的教師節(jié)的禮物,當時我們教師群里面都炸了鍋,大家都很興奮地在嗮自己公寓的照片,然后發(fā)朋友圈。”
教師成為廈門市首批公租房的受益者后,作為保障性住房的一個新品種,公共租賃房又分批向廈門市衛(wèi)生、公交、環(huán)衛(wèi)、軌道等行業(yè)和單位職工進行了配租,截至今年5月底,完成配租的公租房達1058套,共有1349人入住,解決了這些或者沒有戶籍、或者收入滿足不了原來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的“夾心層”人群的住房需求。廈門安居置業(yè)有限公司卓愷翔介紹:“我們公租房面向的是在廈穩(wěn)定就業(yè)的這些群體,比方說我們剛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或者是剛來廈門工作的工作人員,可能在廈門剛來他不一定買得起房子,那又想在廈門工作生活的話,公租房就可以對這類人群進行一個住房的保障,對他們來說,其實在廈門生活有住房保障,對他們的工作生活是沒有后顧之憂的。”
早在2006年,廈門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shè),目前已經(jīng)形成配租方式的保障性租賃房、公共租賃房和配售方式的保障性商品房三種類型,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受理各類保障性住房申請60328戶,完成實際配租配售39180戶。而2015年重啟新的政策以來,廈門市又適時在收入、資產(chǎn)等方面對保障房的申請條件進行了放寬,更多的住房困難群體被納入保障范圍,目前還有7批次的保障性租賃房和首批保障性商品房正在配租配售中,將惠及一萬多個申請家庭。市住房保障辦副主任黃依柱說:“通過這三類保障性住房,有租的、有賣的,然后它面向的群體既有中低收入的,也有不限收入的,來實現(xiàn)多層次、廣覆蓋的一個住房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