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鼓浪嶼勝在唯一性
彭一萬(鼓浪嶼申遺顧問):鼓浪嶼申遺成功的結果是必然的。走過30多個國家,從未見過這么一座特殊的島嶼,唯一性,讓鼓浪嶼從世界脫穎而出。
鼓浪嶼不僅是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豐厚的島嶼,更是近現(xiàn)代中西多元文化薈萃的微型城區(qū)。不到2平方公里的島嶼,街區(qū)設置五臟俱全,更重要的是西洋、東洋、南洋和閩南的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相得益彰。
世界明珠鼓浪嶼的光環(huán)上,閃耀著許多名人、大家的星輝。中國婦產科學開拓者林巧稚、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不管從歷史積淀、文化底蘊、藝術內涵,還是表現(xiàn)形式上,鼓浪嶼都是獨一無二的。
申遺成功后,除了要繼續(xù)保護、珍惜這份遺產外,還要發(fā)動各界人士,深入挖掘鼓浪嶼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底蘊。講好鼓浪嶼故事,發(fā)出鼓浪嶼的好聲音。每個鼓浪嶼人,每個廈門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為鼓浪嶼感到驕傲,來旅游時,也要盡力保護它。
申遺還原居住社區(qū)屬性
廖寧(鼓浪嶼申遺總設計師):鼓浪嶼文化,是中西文化充分融合,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化形式,新的文化“變體”,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獨特性。鼓浪嶼申遺成功,不僅是因為島嶼景色優(yōu)美,風光秀麗,更重要的是,鼓浪嶼還原了最初“居住區(qū)”的屬性,這里曾是“中國最早的國際型居住社區(qū)”。
鼓浪嶼最初只是個漁村,1842年,廈門被迫成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變成重要口岸城市,西方教會人員、商務人士、鼓浪嶼原住民,再加上東南亞華僑,他們在鼓浪嶼上匯集,在保留各自文化的基礎上,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鼓浪嶼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
如今是全球化時代,文化交流倡導“求同存異”,而鼓浪嶼在百年前就做了一個很好的“地球村”示范,是一個成功實踐的實例。
此次申遺成功,鼓浪嶼自身定位更加明晰。建議申遺之后,部門在管理、治理和利用鼓浪嶼元素開展旅游活動的同時,需要更多兼顧鼓浪嶼“居住社區(qū)”的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