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們在背景板上簽下文明承諾
臺海網(wǎng)5月1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通訊員 林瑞聲 蔡江沈 朱毅力 文/圖)孩子亂丟垃圾,不講文明,怎么辦?
翔安區(qū)的學校有妙招,那就是通過開展文明行動,讓孩子們從行動中學懂文明,規(guī)范行為。
13日,翔安區(qū)開展“文明小白鷺在翔安”活動推進會,為今年的文明行動再助力,讓每個學生都行動起來,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文明路。
文明行為 讓孩子擰成一股繩
一所小學,只有三成學生是本地居民,其他七成都是外來人口。面對這樣的生源構成,也就面對了文化素質(zhì)和思想觀念的差異。這樣的情況,在翔安區(qū)的學校里比比皆是。
面對這樣的差異,怎樣才能更好地向孩子們做好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翔安區(qū)第一實驗小學校長黃錦英的法寶是,開展文明活動。
比如去年學校開展的“趴趴走——快樂踐行文明路”活動,通過和家長一起討論,一起制定方案,讓孩子們用相機、DV機記錄下社會不文明現(xiàn)象。孩子們還走進社區(qū),傳遞環(huán)保理念,并通過變廢為寶活動,懂得資源再利用。
黃錦英說,文明讓孩子們擰成一股繩,再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了學生家長、周邊社區(qū)整體文明氛圍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