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話堵車,老人休息得也比較早,我們定在中午吧?”在電話里,李先生很認真地和導報記者討論起活動的細節(jié),又考慮到老人大多口味清淡,忌口也比較多,他最后敲定了一家比較綜合的閩菜餐廳。“這樣品種比較豐富,不能吃海鮮的老人也有肉類和蔬菜可以選擇……對了,老人家怎么過來,需要志愿者接送的話算我一個!”聽說我們還在招募當天為老人服務的志愿者,他又第一個報名當志愿者,出錢又出力。
李先生告訴導報記者,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不能丟,公司里年輕人居多,平時也經(jīng)常組織大家到社區(qū)或敬老院做公益。說話間,他就已經(jīng)定好了包廂,也開始準備去采購獎品。
“想送一盒月餅給他們,再捐點錢。”“我可以送月餅給老人,沒有床鋪也可以想辦法幫忙解決。”“去年我博餅手氣不錯,得了一臺微波爐,我想捐出來,把好運氣傳遞給老人。”除了李先生外,愛心電話一個接一個。的確,廈門真的是一個溫暖的城市,愛心從不缺席,為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團圓時刻,大家爭著捐錢捐物,為老人送暖。
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xù)報道需要幫助的孤苦老人,如果你想幫助他們,請撥打導報愛心熱線:968801。歡迎愛心企業(yè)和個人為他們提供團圓博餅宴所需要的資金和物品。如果資金和物品有多余,將分配給他們,補充生活所需。同時,我們歡迎愛心志愿者加入,在博餅宴當天為老人們提供幫助。
記者探訪
“謝謝你們,請我去博餅”
人物:謝阿姨 年齡:64歲
現(xiàn)狀:術后體質下降,獨居
“博餅啊……”或許是想起了多年前和家人共同博餅的歡樂時光,老廈門謝阿姨前一秒還笑意吟吟,這時已經(jīng)眼眶紅紅。一家人團圓的時光太珍貴,也離她太遙遠了:父親英年早逝,她自己也在1997年患癌癥動手術,之后就只能靠微薄的內退工資生活,連貴一些的藥都不敢買。
謝阿姨告訴導報記者,術后體質下降很多,有時吃一點感冒藥都會過敏。她記得有一次,整個頭都腫起來,幸好聯(lián)系上了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去醫(yī)院處理了。術后淋巴管受損血液循環(huán)也不好,留下了后遺癥,左手長期浮腫麻痹,不太能使勁,加上視力不好,只能做做簡單的家事,沒辦法再出去工作,也一直沒有成家。
父母是她心中永遠的痛。謝阿姨有個優(yōu)秀的父親,她告訴導報記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父親在郵局工作,一直騎著單車在槍林彈雨中為前線送電報,不料解放后身體不好,很早就過世了。在那之后,母親艱難支撐著家里的生計,日子很苦,現(xiàn)在母親90歲了,自己卻因為身體不好也沒有辦法盡孝。“姐姐遠嫁,母親現(xiàn)在在姐姐那里。家人都不在身邊,自然沒有博會餅了啦……”“謝謝你們請我去博餅,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謝阿姨送導報記者到門口,認真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