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
混在墨魚丸泡沫箱
8箱鱷魚皮被查獲
6月17日,福建漳浦某公司通過對臺小額貿(mào)易渠道申報進口一批臺灣凍花枝丸(也稱凍墨魚丸),廈門海關隸屬東山海關漳浦辦事處查驗時發(fā)現(xiàn),與其他裝有魚丸的白色泡沫箱不同,貨物內(nèi)混有部分紙箱。細心的查驗關員隨即對紙箱進行開拆,一卷卷花紋明顯的“皮革”躍然呈現(xiàn)。
經(jīng)徹底查驗,該批貨物共有8個紙箱、1328張(大小14種規(guī)格)“皮革”。該批“皮革”平鋪后,四肢、尾巴完整,皮狀花紋粒面清晰,與“鱷魚皮”極為相似,其中最長的一張長約1.8米,寬約63厘米。后經(jīng)專業(yè)機構(gòu)鑒定,確認為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附錄二保護目錄的鱷魚皮。
【順藤摸瓜】
通過接貨人派送單
“釣”出幕后大魚
據(jù)福建漳浦某公司供述,該公司與臺灣某快件公司合作,代其清關,為了賺取額外代理費,便采用未申報或偽報品名的方式,走私進口鱷魚皮。廈門海關緝私人員隨即對臺灣某快件公司的接貨人傅某進行抓捕,并從其電腦內(nèi)發(fā)現(xiàn)大量派送單。派送單顯示,傅某從2013年11月起在大陸境內(nèi)派送鱷魚皮,共計派送18趟次,涉及鱷魚皮共約3688公斤,目的地均為廣州。
根據(jù)在傅某處查獲的派送單上的相關信息,廈門海關緝私人員經(jīng)過多地偵查與研判,確認該批貨物實際收貨人為張某,并成功在福建石獅將其抓獲。同時,一并抓獲本案的臺灣“上線”——臺灣某皮飾公司負責人吳氏兄弟倆。
【一網(wǎng)打盡】
查實走私“路線圖”
查獲三千余張鱷魚皮
綜合犯罪嫌疑人供述及獲取的相關證據(jù),一張清晰的鱷魚皮走私“路線圖”脈絡顯現(xiàn):臺灣吳氏兄弟從新加坡訂購鱷魚皮進口到臺灣印染加工后,讓臺灣某快件公司采用瞞報方式進行通關,并以包通關、對保方式委托其負責從臺灣到廣東的物流、通關事宜。隨后,臺灣某快件公司委托福建漳浦某公司辦理大陸海關清關事宜。待貨物清關后,臺灣某快件公司傅某依據(jù)派送單發(fā)往廣州,吳氏兄弟安排貨運司機張某收貨后,再通過相關渠道銷售給境內(nèi)買家。
據(jù)查證,5月26日、6月6日,福建漳浦某公司先后兩次通過偽報品名或未申報方式走私鱷魚皮進境,共計1694張,加上6月17日海關查獲的1368張,該案共計查獲鱷魚皮3062張。目前,廈門海關緝私局已對該案涉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