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拼會贏”精神深入人心。圖為廈門一公園用碑刻為“博”字作注解
臺海網(wǎng)11月17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易福進)在省九次黨代會報告中,孫春蘭同志用“愛國愛鄉(xiāng)、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16字高度概括的福建精神,在會場內(nèi)引起黨代表們的熱議,會場外也引起了專家、學(xué)者的共鳴與思考。
“省委高度概括提煉‘福建精神’,賦予新的內(nèi)涵,可以說是深深地體會到了文化競爭力的意義?!睆B門大學(xué)歷史系主任、閩商研究中心主任王日根教授表示,一個人需要有精氣神,一個地區(qū)需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此時“福建精神”的提出,更是凝聚共識、吹響福建欲以文化強省的“集結(jié)號”。
從32字到16字
曾參與總結(jié)歸納“閩商精神”、長期研究閩商精神的王日根教授,為新出爐的16字“福建精神”叫好。
“此次福建精神的提煉,可以說,源于閩商精神,但要更高于閩商精神。”王日根認為,福建精神最先主要是通過走出去的閩商向世人展示的,外界人形成了對福建人的印象,這就是福建精神的原始來源。
2004年,在首屆閩商大會前,福建首次公布了32字的“閩商精神”,即“善觀時變,順勢有為;敢冒風(fēng)險,敢拼會贏;合群團結(jié),豪爽義氣;戀祖愛鄉(xiāng),回饋桑梓”,作為閩商數(shù)千年奮進歷史的總結(jié)。
對比之下,王日根表示,此次最大的一個突破,即把“海納百川”首次提升到新的高度,被納入福建精神。
王日根表示,海洋性是福建文化的最突出特征,海洋人群富于流動性、冒險性,生命的價值往往在于博?!皻v史上,閩南一帶的海洋活動往往是突破官方禁令而行的,通過不斷突破獲得空間。而其它一些地區(qū)的海洋活動,則更多表現(xiàn)在官方的倡導(dǎo)下進行?!?
“同時,福建地處陸海交界地帶,歷史上融入了多種文化成分,包括中原儒家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作為中國本土文化,海洋文化與內(nèi)陸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精英文化與庶民文化在這里共生,確實可以說是海納百川了?!痹谕跞崭磥恚<{百川,也蘊含“百川歸?!?,這就像福建人、新福建人,廈門人與新廈門人的和諧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