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學高峰期,人流、車流量大,特別是老城區(qū)的學校,校門口經常出現擁堵的現象,如何緩解這一狀況呢?下面我們一起去廈門市華僑中學,看看校門口的交通新變化。
華僑中學地處廈港新村,因為地勢高,周邊居民樓密集,這里的路并不好走。學校門口的這條不見天路,只有一個車道,在早晚高峰期時,需要同時面臨上下學交通流和通勤車流的雙重考驗。每天早上居民們出門上班,就必須走不見天路從華僑中學校門口經過,此時正好是學生們上學的高峰期,到了傍晚的放學時間,下班通勤車流陸續(xù)回到廈港新村,一上一下的交通流“對沖”,在校門口形成了一個交通堵點。
廈港街道南華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紀藝宗:在華僑中學門口,這里是第一大堵點,然后到底下的大榕樹也是一個大堵點,到思明南路這個地方又是一個大堵點,因為所有的機動車,包括居民的電動自行車,包括學生,全部是逆向對沖夾雜在一起的,特別是碰到下雨天的話,帶來了很多的安全隱患。
廈港新村的路網就像一棵大樹,有很多小路連接不見天路這條主通道,如果能將車流、人流分開通行,校門口的交通堵點就能化解,為此,交警部門和社區(qū)進行了多次交通改善調研。
思明交警大隊碧山中隊指導員 郭獻智:我們做了幾次的現場排查,以及重新審慎現場的交通組織,發(fā)現廈港新村54號跟56號中間這個通道具備通行的可行性在這個路段重新做了標線的施劃跟標志的設立,包括像原先有涉及到可能無法通過的一些(轉彎)角落,我們在跟居民溝通完之后,對路段做了一定的處理,讓車輛可以順利通過秩序大隊到現場根據車輛的流向,做了繞行的整體方案。
現在,廈港新村的居民上班通勤時,就繞行廈港新村54號和56號中間這個通道前往思明南路,避開了上學高峰的人流,到了晚高峰,通道的車行方向則反過來,允許車輛從思明南路繞行通道,進入廈港新村片區(qū)。
廈港街道南華社區(qū)居委會主任 紀藝宗:在這一周運行過程當中,發(fā)動我們的志愿者跟周邊的居民,特別是有車輛的居民進行一個解釋跟引導,我們整個潮汐車道是怎么走的,主要是什么目的,到目前為止,周邊的居民都很滿意,很支持我們的舉措。
學生家長 童女士:比如說剛好有會車的情況就沒辦法通過了,全部都堵住了,所以有另外一個通道給汽車專門來走會更好,對,是的。
思明交警大隊碧山中隊指導員 郭獻智:接下來我們可能要加強勸導,讓大家對于通行的秩序形成習慣,讓這塊的通行秩序更有序。
來源: 午間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