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戶外天氣炎熱,歡迎來博物館“納涼充電”。今年的“超長三伏天”里,我市各大博物館成了不少來廈游客和本地市民的“文化避暑”新選擇,廈門“文博熱”也在持續(xù)升溫。
在近期的各大網(wǎng)絡平臺上,市博物館聯(lián)合全國13家文博單位推出的“曌——武則天和她的時代”特展熱度不減,金銀器、唐三彩、彩繪俑等108組共113件珍貴文物亮相廈門,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去打卡,感受歷史上大唐盛世的風采。
江蘇游客:課本上學過就是唐朝興盛,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然后就很感興趣過來看,挺震撼的,好多東西,看到古代人用的東西就非常精巧。
市民:跟我們外地的客人一起來看這個展,他們昨天晚上到(廈門)第一站就來這邊,每個中國人對我們的歷史都多少有一些了解,文化自信很重要。
【7月以來市博物館參觀人次超20萬】
記者了解到,7月以來,市博物館參觀人數(shù)達20萬人次,僅主館日均參觀人數(shù)就超過了4300人次。為了提升市民游客的游覽體驗,市博物館通過背詩免門票、打造游覽探索卡等多種方式,為觀眾提供趣味性更強的參觀體驗。
市博物館宣教部 郭淑珺:我們也舉辦了很多社交活動,例如文博思政課夏令營,還有像廈門市博物館的紅領巾講解員夏令營,結合我們的特展,我們也研發(fā)了一系列的課程,幫助我們的觀眾能夠更加沉浸式地參觀體驗。
【更新展品延長開放時間 服務市民游客“納涼充電”】
我市其他博物館同樣迎來參觀熱潮。7月以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參觀人數(shù)同比增長超91%,館內(nèi)不僅更新常設展展品30余件,延長特展展覽時間和博物館開放時間,開放所在地“救世醫(yī)院與護士學校”舊址公共區(qū)域,還推出打卡贈送冰飲等多項活動。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外國文物研究所主任 蔣曉冰:以多元化的供給來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拉近我們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距離,讓大家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之下走進博物館,不僅是為了乘涼,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也能增加趣味性。
暑假以來,華僑博物院與高校合作充實暑期游覽的講解力量,簡化觀眾講解服務預約流程,已吸引并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
華僑博物院公眾服務部副主任 黃筱雯:最近我們是取消了入館的預約,在講解服務的預約上也簡化一些流程,增加講解服務的場次,增設一些休息的座椅,也為觀眾準備一些防暑降溫的藥品和飲品。
本周,市文旅局還梳理發(fā)布了六條“博覽之旅”主題線路推薦,為市民游客探尋我市“寶藏博物館”提供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