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市民反映,在將軍祠有兩只石獅子看上去很可憐,它們原本可能是將軍祠吳英牌坊下威風凜凜的石獅雕塑,如今卻淪落到大半截獅身慘遭掩埋,無人保護。
民間傳說:可能是吳英牌坊唯一留存
在文史研究者劉瑞光的帶領(lǐng)下,記者在174醫(yī)院將軍祠小區(qū)西側(cè)道路上,看到了這兩只石獅子。如果不是有專人指點,記者恐怕和路人一樣,很難看出突兀地裸露在地面瓷磚上的這兩塊石頭,是當年將軍祠吳英牌坊下的石獅雕塑。
廈門文史研究者 劉瑞光:鼻子、嘴巴,這邊也是,眼睛、鼻子、嘴巴,兩個朝向都一樣的。原來這有大牌坊,有好幾對獅子,時代變遷都沒掉了,只剩下這兩只獅子了,整個牌坊都被毀掉了。
據(jù)史料記載,清代早期,這里曾建有靖海將軍施瑯和威略將軍吳英兩座祠堂,所以得名“將軍祠”。不幸的是,1938年廈門淪陷,因為吳氏碼頭工人抵制日貨起卸,日軍懷恨在心,損毀了吳英祠堂。而牌坊下的這兩只石獅子可能是唯一逃過一劫的。
廈門文史研究者 劉瑞光:應該是這兩只獅子,(吳英)跟著施瑯收了臺灣,也在廈門任水師提督,對廈門的經(jīng)濟發(fā)展都有貢獻。到了1938年,(日本人)就把吳姓祠堂、吳家產(chǎn)業(yè)、房子、田地都毀掉了。
疑為周邊商鋪裝修地面墊高 石獅子“越埋越深”
歷經(jīng)百年變遷,這兩只石獅子經(jīng)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已經(jīng)很難有人說清。記者從居住在石獅子旁的一戶居民那里了解到,他們約在上個世紀80年代蓋了這棟樓房,當時石獅子應該還是全貌可見。不過近幾年,石獅子就逐漸被掩埋。去年底,一樓門店商鋪的租戶加高了地面,用瓷磚鋪平了門店前的空地,如此一來,石獅子就被埋得更深了。
居民樓房東:古代傳來的 我們也不懂,(現(xiàn)在)泥土弄起來的,以前(石獅子身體)是高一點。對呀。
一樓門店商鋪租戶 陳先生:去年11月份,改造以后,地面慢慢升高就填起來了,不應該埋起來了,跟著城市改造各方面,地基下面不好看,沒辦法,條件不允許,就把它埋起來了。
周邊商家:我在這邊10多年了,(以前)地沒有這么高。(什么時候加到這么高的?)好像是他們后面裝修,地好像稍微填了一點點,應該是填了這么高的,你看到它臺階沒有,其實(和)之前地面是相平的。
根據(jù)民間傳說,與這兩只石獅子相關(guān)聯(lián)的,還有小區(qū)內(nèi)的一棟老建筑,據(jù)說是吳英后人在原有祠堂遺址上重建的祠堂。不過記者走進小區(qū)內(nèi),看到這棟老建筑破損不堪。老建筑、石獅子都沒有被修繕保護起來,這是為何?記者多方了解到,早在2021年市政協(xié)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就有政協(xié)委員提出《解決大觀院建筑安全問題 保護傳承將軍祠歷史文化》的提案。市文旅局也給出了答復:“鑒于在吳英祠遺址上重建的吳氏祠堂尚無史料印證其準確來源,對能否認定為文物尚需進一步考證”。答復中還寫到:祠堂和牌坊早期已被損毀且產(chǎn)權(quán)不明,需要相關(guān)單位或個人先理清產(chǎn)權(quán)關(guān)系,再依程序申報修繕或重建。這樣看來,老建筑來歷不明、產(chǎn)權(quán)不清晰,也導致周邊遺存的這兩只石獅子的歷史價值難以明確。不過,附近的居民、商家都認為,這對石獅子畢竟是百年老物件,相關(guān)管理部門應該將它們保護起來。
一樓門店商鋪租戶 陳先生:像這么多年,保護起來對后代也是種教育方式,要愛惜我們中國的文物,要么政府就把它挪走。
周邊商家:以前將軍祠標志性的(老物件) 保護起來挺好的,稍微弄一個東西給它維護起來,畢竟它這個是屬于公家的,并不是屬于私人的。
廈門文史研究者 劉瑞光:最好的方式就是宗祠重修,牌坊建立起來 ,能夠把獅子移到前面去,但這種可能性太小了,在我們盡可能的范圍里面加以保護,立個牌子,寫個簡介,對將軍祠的歷史過往現(xiàn)在都有個全面的了解。
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