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完工后,將加快筼筜湖水體交換能力,防洪和擋潮標準大大提高。 陳立新 攝
由于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外海圍堰拆除需要,7月15日至7月17日,筼筜湖停止納水及納排潮水體交換。
根據施工進度安排,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外海圍堰拆除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重點拆除北側局部圍堰(長約44米),降低堰頂高程,恢復筼筜湖的納水能力;第二階段,重點拆除中間段圍堰,使西堤閘具備排水條件,屆時新建的排水閘將投入使用,筼筜湖的納排潮功能恢復至工程施工前的水平;第三階段拆除南側圍堰。
筼筜湖保護中心介紹,本次外海圍堰拆除持續(xù)時間預計1個月,周期長,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受潮位影響大,中心將全力督促各參建單位加大人力、材料、機械投入,爭取早日完成圍堰拆除工作。
停止納水期間,可能會出現水質波動、赤潮、浮苔,局部水體異味,極端情況可能死魚。筼筜湖保護中心將加大力度做好水位調蓄、水質保障與湖面保潔等相關工作。
【項目介紹】
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于2020年開工,目前已基本完成泵閘主體工程,泵閘由3臺泵組和3孔水閘組成,強排能力達到每秒50立方米,能有效降低極端暴雨天氣對湖區(qū)的影響,加快水體交換能力。
整個工程預計今年底全部完工。建成后,筼筜湖的防洪標準將從現在的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擋潮標準提高到200年一遇。(來源:廈門晚報;記者 龔小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