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橋臺階提升辨識度、增設(shè)防滑設(shè)計。

■天橋改造后變“亮”了。
臺海網(wǎng)5月15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借著周邊路燈的光過天橋、打開手機手電筒照明……這些都不再需要了。隨著我市11座市管人行天橋照明提升完畢,市民通過天橋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這也是去年12月以來市市政工程中心對市管天橋進行系統(tǒng)提升的其中一環(huán)。此次提升包括梯道鋪裝、燈光照明等多個方面,已于今年4月全部完成。
量身定制
增設(shè)路燈和庭院燈 有效解決照明及盲點問題
我市在冊管養(yǎng)的城市道路人行天橋共123座,去年12月啟動系統(tǒng)提升改造,其中包括完成天橋梯道鋪裝整改84座、梯道照明整改11座。
市市政工程中心相關(guān)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來的市管天橋未設(shè)置照明,到了晚上,市民只能“借光過橋”,如打開手機手電光或借助周邊路燈光保證照明,十分不便。為切實解決這一安全隱患,扎實為民辦實事,市市政工程中心組織人員實地勘察。“我們根據(jù)每座天橋的情況來進行設(shè)計,燈具的安裝角度、光源亮度等都要細致考量,避免產(chǎn)生眩光及光線干擾,從而保證橋下的車輛與橋上行人的通行”。
綜合研判后,市市政工程中心對11座照明不足的天橋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其中,對湖濱中路體育路口人行天橋、湖濱中路湖濱南路口人行天橋、湖濱南路湖濱中學(xué)人行天橋、蓮前西路臥龍西路口人行天橋等4座人行天橋增設(shè)了路燈,以照亮梯道;針對金尚路金尚小區(qū)人行天橋、蓮前東路華林人行天橋、金尚路忠侖公園人行天橋等7座人行天橋,共增設(shè)79桿庭院燈,解決了照明盲點,讓市民夜間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對癥下藥
變更顏色貼反光條 更好地提升了臺階辨識度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2月中旬左右,84座市管天橋已完成梯道鋪裝整改,對不同材質(zhì)鋪裝、不同問題的天橋“對癥下藥”。
例如,針對使用閩南紅磚的天橋,主要采用兩種方式進行改造:一種是將紅色的陽角磚改成黃色的陽角磚,提高臺階的辨識度,另一種是在紅色的陽角磚貼上黃色的反光條。
針對花崗巖磚的天橋,采用在臺階陽角邊緣粘貼黃色反光條提醒標(biāo)線的方式;而樹脂類薄層鋪裝的天橋,則在梯道臺階陽角安裝2mm厚鋁合金防滑包角,顏色與鋪裝顏色形成反差,起到提醒的作用。
【細節(jié)】
天橋增設(shè)小型配電箱
用電轉(zhuǎn)化成安全直流電壓
天橋改造還在安全性上下功夫。考慮到多處人行天橋的護欄大都為金屬邊,為進一步提升路燈安全性能,減少漏電可能性,市市政工程中心特意在這類天橋下增設(shè)小型配電箱,從而將庭院燈用電轉(zhuǎn)化為24伏的安全直流電壓。“我們多想一點,多做一步,市民就多安全、便捷一分。”相關(guān)工作人員表示。
(文/記者 沈淑婷 圖/記者 陳嘉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