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6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昨天,小艾六點起床,沒有什么胃口,她喝了點豆?jié){,但不像往常那樣吃一顆蛋。要求匿名的小艾說,我變得跟我媽一樣迷信了,應該吃兩顆蛋,才能讓我在高考中有好彩頭,但是,我實在沒有胃口。
她像往常一樣背起書包上學,即使7日就要高考了,但是,5日,學校還要上課——每個考試科目都安排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最后一課”,做考前輔導。
其實,這不是“最后一課”。在所有科目老師不厭其煩地叮囑之后,大多數(shù)學校安排了班會課。小學老師黃鶯的女兒所在的班級播放了父母事先給孩子準備的30秒祝福視頻,黃鶯對著鏡頭聲情并茂地對女兒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爸爸媽媽是你追夢路上最堅強后盾!她的先生也抓緊時間出鏡,他有點靦腆,簡短地說:加油!努力!感動自己!
在“最后一課”的最后,一些學校家委會為孩子送上高考禮物。黃鶯在朋友圈里展示女兒收到的禮物:橙子、海南火山巖荔枝和豆沙粽,她解釋說,每件都有深意,意味著成功(橙子)、紅紅火火和高中(粽)。
昨天,一段網(wǎng)紅視頻在高三群里流傳,視頻顯示一位高三老師用輕松語言安撫學生:你做錯的每道題,每丟的一分都是為了遇見對的人,而你對的每一道題,得的每一分,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她還說,高考無非就是很多人一起做同一份卷子,最后就是決定你未來四年在哪個城市吃飯。
但是,如果是吃飯那么簡單就好了。在很多人看來,明天的高考不僅是一場入學考試,也是孩子未來至關重要的一戰(zhàn)。昨晚,在一套出租屋里,張女士壓低聲音接受采訪,隔壁緊閉的房間里,女兒仍然在奮戰(zhàn)。張女士說,我一整天大氣不敢出,想告訴她:今天不要讀了,放輕松。但是,她最后還是不敢說出口。
對于即將到來的高考,張女士其實還是有點興奮,這就意味著她要結束三年租房生活,回到自己家——三年前,她在學校旁租了套房子陪讀,以便更好照顧孩子。但是,她又有點害怕,她說,孩子苦讀十二年,就要憑借一場考試定勝負?
張女士的大哥對妹妹的“短見識”很不滿,來給孩子加油的他勸說妹妹:高考是我們迄今為止能夠找到的一個最不壞的制度,它不問你的祖上是誰,父母是誰,你家住多大房子,也不知你是誰,每個人就是一個考號、一個分數(shù)。
四十幾年前,張先生靠著高考,從田埂走到城市,但是,昨天,他也有點困惑:我當時的高考錄取率是5%,現(xiàn)在是90%以上了,但是,為什么大家還是如臨大敵?
事實上,高考一直在努力改革。今年福建考生將迎來的新高考,就是希望新一代能擺脫過重壓力,譬如說,考生可以在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科目,因此,今年高考有12種學科組合的考法,以前只是文科和理科兩種。
但是,現(xiàn)在看來,還需努力。不過,也有人認為,要改變的是那種在高考中尋找未來的執(zhí)念——過了高考以后,挑戰(zhàn)更多,它意味著一個人以后的人生不能總是以為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考試來解決以達到目的。
未到終局,焉知勝負?
但是,無論如何,明天要踏進高考考場的廈門1.7萬名考生,祝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