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2月2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文 沈威/圖)
哼!哈!萌娃習武,運氣揮拳,有模有樣。
鏗!啷!少年獻技,舞刀弄棒,虎虎生威。
每周末下午,集美區(qū)后溪鎮(zhèn)城內(nèi)社五祖鶴陽拳傳習中心外,聚集了20多名拜師學藝的“武娃”。
齊背《武德守則》《習武十戒》后,五祖拳傳承人黃軍旺帶著孩子們,開始下午的授課。
練鼓習镲,舞獅走陣,刀槍對打,緊接著,五祖拳開練。
馬步、沖拳、推掌、弓步出拳……黃軍旺不時糾正孩子們的動作,力求讓一招一式都精準到位。
一門五拳——五祖拳,起源于泉州的古老拳種,由清末泉州人蔡玉明融合太祖拳、達尊(羅漢)拳、玄女拳、白鶴拳、猴拳五大拳術的精華,演變創(chuàng)立而成。
上世紀三十年代,城內(nèi)村主事、黃軍旺的爺爺黃瑞永,從新垵“鶴陽武館”聘來五祖拳師父,到城內(nèi)傳授五祖拳,并出重資建起后溪首個“五祖鶴陽拳傳習館”。從此,五祖拳在城內(nèi)一帶傳承,到黃軍旺已是第七代。
2015年,城內(nèi)五祖鶴陽拳獲批集美區(qū)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如今的弟子中,從幼兒園小班的稚童、剛上小學的姐妹,到后溪中學初二的學生,孩子們高矮不等,年紀不一,但學起武藝來,各個聚精會神,熱情高漲。
11歲的林圣蔚和12歲的郭銘尊,都是從幼兒園中班拜師,學到如今小學五六年級,已是隊伍里的“尖兵”。從最初父母希望借此強身健體,到如今,孩子們都已愛上了這項非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