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式打邊爐 也敢動手做
景頗鬼雞大獲成功后,我又向廣東的黃金打邊爐進攻!
這個情結(jié)緣起于N年前我在北京吃過一次花膠鮑魚雞打邊爐,嫩到脫骨的清遠雞、順滑如絲綢的南瓜金湯、甜甜的象拔蚌,多年難以忘懷。在廈門按圖索驥吃過多家同類餐廳,味道一直不如北京,于是在我家也留下了“吃廣式打邊爐,還得去北方”的笑梗。
通過實踐以后,我奉勸有在家DIY黃金打邊爐念頭的胖友們,不要輕易嘗試,難度系數(shù)很大,成功率極低。為制作至關(guān)重要的金湯,我斥巨資買了有機南瓜蒸熟榨汁,非常麻煩,麻煩到我想放棄,但看著泡發(fā)了一夜的花膠和蚌片,我硬著頭皮繼續(xù)下去。
由于買不到清遠雞等適合燙火鍋的嫩雞,我家的黃金打邊爐沒有雞肉這個主角,花膠也泡發(fā)得不夠理想,可能是我泡發(fā)時間沒掌握好。后來我上網(wǎng)查,泡發(fā)花膠還是很講究的。這道菜最重要的是湯底,不得不說,我做的南瓜湯真不好喝,完全沒有店里的鮮甜順滑,甚至還有沒磨碎的南瓜渣。
假期剩下的日子,我還做了海南椰子雞、貴州酸湯魚,都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開椰子需要全家人輪番上陣,用刀背敲、用石頭砸、用鉆頭鉆,最后才取出椰肉,很碎的椰肉,雖然吃起來味道挺好,但賣相很受影響;貴州酸湯魚,我建議大家還是去凱里當(dāng)?shù)爻?mdash;—我網(wǎng)購了紅酸湯,需要再買西紅柿和酸湯一起煮。事實上,必須要用凱里本地特有的西紅柿,這鍋湯才對味。
春節(jié)在家山寨各地美食,雖然成功率低,但全家人在不斷的實驗中收獲了歡樂和笑聲,這個假期留下了難忘而美好的回憶。下次假期,我還會接著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