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趙張昀
圖/本報記者張江毅
這是一場特殊采訪——前天晚上,盡管面對面坐在藍維暉家里的沙發(fā)上,但大部分內容,是通過微信消息書面采寫的。因為一次感冒導致的鏈霉素中毒,5歲開始,藍維暉聽不見了,無聲的世界一直持續(xù)了近20年?,F在,他戴了十多年的人工耳蝸也有些老化,所以交流時,需要大聲慢速說話,用力開合口型,讓他更好地“看”見聲音。
盡管小時候藍維暉就失去聽力,但他的心早已勇敢地從迷霧中走了出來,完成學業(yè)、努力工作,并很早就定下理想:要把青春奉獻給殘疾人事業(yè),幫助和他一樣的聾人朋友。
難以想象的是,幾乎全聾的藍維暉從來沒有上過特殊學校,還會講閩南話、普通話,有人說這是個奇跡。其實,從小學開始,家人便堅持讓他入讀普校,尤其是母親林佩芬,硬著頭皮對著教材上的拼音朗讀十遍百遍,讓他看著嘴型開口說話。后來,林佩芬還陪著他一起攻讀更難開口的英語課,錄下每節(jié)課堂再回家反復練習讀寫,母子倆6年用壞了4臺錄音機。不負期望的是,小學時藍維暉的成績名列前茅,后來也完成專升本考試,獲得了工商管理和漢語言文學雙學位,甚至考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說起過去的辛勞和付出,母親林佩芬反而眼里含笑說道:“這一路,要感謝很多好人,上學、擇業(yè),都幸遇了貴人相助。”2004年,藍維暉受到基金會捐贈,接受了電子耳蝸植入手術,恢復了大部分聽力。
一回到有聲世界,藍維暉驚喜又感動,第一件事便想到了回報。“我應該為聾人群體多做些事情。”2005年從集美大學畢業(yè)后,藍維暉很快加入聾協(xié)。誰知,他碰上了語言關——在普校成長的他不會手語,一開始只能寫字交流,但是,手語的語序邏輯與漢語文字有著很大不同,與殘友們的溝通出現隔閡。于是后來的一兩年,藍維暉勤奮地學習,終于“啃”下手語難關,結交到許多知心的聾人朋友。
藍維暉還說起了在市聾人足球隊結識了的一名隊友。“當時他境遇不順,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我多次和他談心,引導他為家人承擔責任。”于是,藍維暉指導隊友成為一名美團騎手,從中找到生活的意義,空余時間還去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提重物、獻愛心。這一事跡也讓隊友成為了2020年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大新聞人物。
藍維暉的妻子黃芳是一名聾人,曾學習美術專業(yè),擁有一雙巧手。二人在聾協(xié)活動中相識,他為她寫情詩、她為他折紙鶴,在2013年舉行了婚禮。采訪時,黃芳盡管聽不全我們的交談,但仍帶著兒子淏淏坐在一邊,不時地望向丈夫,眼里溫柔如水。
“現在我常常帶著兒子去參加聾協(xié)活動。我希望他擁有誠信、善良、勇敢、堅韌的品格,未來實現更多的個人價值。因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藍維暉在微信上寫道。
坐在輪椅上創(chuàng)業(yè)公司銷售額一年不到超百萬
【主題詞】
勇敢
【出鏡家庭】
家庭成員:
江溢洲,29歲,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妹妹江惠萍,24歲,電商設計師
【未來愿景】
希望外骨骼技術等醫(yī)學手段越來越成熟,身體越來越健康,也希望父母親人都健康平安,生活越來越好。

江溢洲(中)和妹妹江惠萍(左)接受本報記者劉少敏的采訪。
文/本報記者劉少敏
圖/本報記者張江毅
傍晚七點,記者敲開江溢洲位于杏林灣附近的宿舍,一陣飯香撲鼻而來。妹妹江惠萍穿著圍裙,手里還舉著鍋鏟。她的身后,是坐著電動輪椅的哥哥江溢洲,因小兒麻痹癥致殘的他,如今,是一名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
江溢洲的宿舍擺設簡單,除了2臺電腦,最多的就是書。“束縛一個人前進的,從來不是手腳,而是思想。”江溢洲說,由于自己殘疾,父母曾抱著“托孤”的心態(tài)教育弟弟妹妹要照顧好自己,可江溢洲拒絕這樣的安排。他說:“我有夢想的,要做事的。”
原來,在1歲多的時候,江溢洲因小兒麻痹癥致殘,余生不得不在輪椅上度過。父親帶著他四處求醫(yī)問藥,按斤稱的補藥喝過,十幾萬的醫(yī)療費借過,家里窮的連門都賣了,他7歲那年父親北上求醫(yī)還誤入傳銷組織,差點回不來。初三那年突如其來的蕁麻疹,高二那年接踵而至的脊柱側彎……面對一波波的打擊,江溢洲沒有坐視疾病摧毀自己和家人,他開始積極向社會各界尋求幫助,最終在北京一位醫(yī)生的幫助下獲得32萬免費的醫(yī)療器材,并通過募捐獲得10萬手術費,打入22顆鈦合金釘子,脊柱側彎的他,再次挺起脊梁。
“當命運扼住你的咽喉,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反手給它一巴掌。”江溢洲說,2015年考入廈門工學院,填報專業(yè)時,他已經把未來規(guī)劃都做好了。“我被束縛在輪椅上,那就選填軟件工程專業(yè),腳不能走路,但我的雙手還能工作”。入學后,江溢洲努力克服社會偏見,到大企業(yè)爭取實習機會,參加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比賽,參與社團管理和市級活動籌辦。2018年,還在讀大三的江溢洲創(chuàng)立了廈門梅一味科技有限公司,將家鄉(xiāng)的青梅加工后放到網上銷售。從選品到對接,從包裝到運營,他都全程參與,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公司銷售額就超過了百萬。
“關于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情,我哥從初中就開始籌備了。”妹妹江惠萍為記者倒來一杯溫開水,她補充說,小時候過年大家出去瘋玩,就哥哥江溢洲傻坐在家里。她后來才知道,大哥是在等大人給他發(fā)紅包,籌劃著以后創(chuàng)業(yè)。
飯菜上桌,兄妹團坐,家常小炒分外溫馨,在島內上班的江惠萍一有空就會去看哥哥,她說每周把哥哥的冰箱塞滿,是自己最快樂的事情。而哥哥除了做電商,如今又開始創(chuàng)建自己的短視頻IP,江溢洲說:“我希望通過短視頻,讓更多像我一樣遭遇困境的人看到,生活其實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