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蓮街道殘疾人職業(yè)援助中心帶教老師林峰(右)正在指導學員操作紅磚雕。 (見習記者 謝嘉迪 攝)
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12月3日是世界殘疾人日。在廈門,許多殘疾人職業(yè)援助項目正在蓬勃開展,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時也更好地獲得自力更生的機會。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兩個援殘組織機構,探訪正在制作紅磚雕、培訓手機維修、學做抖音網紅等職業(yè)項目的殘疾人,看到許多愛心人士正挖掘各種可能性,打開新的門窗,帶著愛心廈門的精神內核,讓殘疾人從事更高附加值的工作,過上更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
廈門市中途之家脊髓損傷者服務中心 “中途”成為人生轉折
謝啟明是廈門市中途之家脊髓損傷者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途之家”)創(chuàng)始人,也是一名獨腿殘疾人。在他創(chuàng)立的這個殘疾人技能培訓基地,目前已有200位殘疾人學員從培訓班畢業(yè),更好地融入社會,也有一部分學員繼續(xù)投入助殘幫扶中。在剛剛結束的網紅運營課程里,來自廈門山區(qū)的“放牛哥”經過培訓,學習如何“蹭熱度”、寫文案、拍視頻,單條視頻點贊量近10萬,“小兒麻痹的放牛娃,但站著就是幸福的。”“放牛哥”正熟練使用抖音為家鄉(xiāng)牛肉帶貨。
其實,柜臺上的驅蚊水、洗衣片等,都是謝啟明早期“產業(yè)助殘”的嘗試——包下項目,請殘友們來完成中間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比如做些簡單的手工包裝解決就業(yè)。但是謝啟明很快發(fā)現(xiàn),解決一時溫飽,并不代表能真正自立,所以謝啟明改變了思路,開始培養(yǎng)殘疾人的職業(yè)技能,以“技能助殘”替代低端加工。
2016年,中途之家第一屆技能培訓班開課。帶著手機通信維修從業(yè)十多年經驗,謝啟明親自披掛上陣,“手機維修只需要用到上肢,很適合下肢殘疾的人群。”隨著時間推移,謝啟明拓展了教學內容,增設了電商運營、自媒體運營等課程。例如,頭腦聰明但雙手無法進行精細操作的阿文(化名),從不會用輪椅、拒絕與人溝通,到現(xiàn)在出任網店客服和維護,介紹產品、確認地址,銷售工作熟練,溝通毫不含糊,擁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
嘉蓮街道殘疾人職業(yè)援助中心 紅磚雕出生活的可能性
在嘉蓮街道殘疾人職業(yè)援助中心,紅磚是最顯著的元素——“愛心屋”字樣是紅磚雕成的,門口的無障礙通道標識、展廳里形態(tài)各異的磚雕擺件也是學員作品,“叮、叮……”清脆的雕刻聲不絕于耳。臉譜、圖騰、奇珍異獸、鰲園、廈大等地標,都由殘疾人學員們操刀,在紅磚上逐漸活靈活現(xiàn)。
“別看有些圖案線條簡潔,實際上,想要制作這樣一面作品并不容易。”嘉蓮街道閩南紅磚雕項目的帶教老師林峰,仔細演示了沖刀和切刀的技法,均是需要大量練習后才能掌握的精細手法。記者了解到,學員中有多位都身患聽力或輕度肢體障礙,“他們學起來的確比較費勁,常常多次返工,但他們很能吃苦。”林峰已經無償任教了三年,他盼望著學員們都可以熟練掌握技巧,完成更多作品以增加收入。現(xiàn)在,學員們的作品不僅成為藝術擺件,還變成了宣傳磚畫和各類標識,茶盤、時鐘等各類生活用品也誕生了,將在電商平臺上架實現(xiàn)增收。
林峰的得意門生芳姐患有一側聽力障礙,她是參與大型磚雕作品次數最多的,作為團隊骨干,還會協(xié)助指導其他學員,“越來越多新學員加入了,我作為最早的學員之一,就會幫他們一把。”芳姐興奮地說著話,但下意識地用手按了按自己的肩膀——她握刀的手指包著創(chuàng)可貼,肩也因為勞損導致傷病,打過封閉針。磚雕激勵芳姐克服傷病、努力生活,擁有了一部分可觀的收入。
【聲音】
每幫一位殘疾人
就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我作為一名殘疾人,很清楚同胞們可能遇見的困難。有時他們在困境中,卻沒有人拉一把,就可能沒有勇氣走出來更好地面對生活。”謝啟明說道,創(chuàng)立“中途之家”,既是為了幫扶,也是為了報恩。謝啟明回憶,1998年初來廈門時,他拄著拐杖扛著大箱子賣飲料。一次在公園,他被人驅趕,正狼狽時,周邊的市民迅速聚攏而來聲援他,幫他撿東西、留位子,“保護”他前來出攤,幫襯他的生意。這樣的溫暖從他做小商販一直延續(xù)到開了手機店鋪,生活獲得改善。
“我是幸運的,遇到伸出援手的人,但是并非所有殘疾人都如此,我現(xiàn)在有了一定條件,是時候回報這份愛心了。”一直以來,謝啟明也堅持帶著中途之家的學員們定時開展手機貼膜維修、運動康復等無償志愿服務,也做些手工藝品義賣給愛心人士。“每幫助一位殘疾人融入社會,就是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助殘事業(yè)是一個接力的過程,我很榮幸能抓緊其中一棒。”謝啟明說。
在嘉蓮街道殘疾人職業(yè)援助中心任教的林峰說:“雖然過程中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我總能從學員的身上感受到他們對技能的渴望,以及不甘于向命運低頭、自強不息的精神。”讓學員們從中獲得更高的回報、過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他堅持教學的動力。“紅磚變金磚,文創(chuàng)援殘奔小康。”項目負責人林弘,一直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如同一個熱血青年,不停挖掘著這份事業(yè)的潛力。為了實現(xiàn)產品多樣化,林弘拜訪了國內多家工藝美院,拓展紅磚雕的實用性。
(文/圖 記者 趙張昀 見習記者 謝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