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10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洪恒亮/文 陶小莫/漫畫)據警方統(tǒng)計,“雙節(jié)”期間(10月1日-8日)廈門全市接報的電信網絡新型詐騙警情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冒充客服詐騙52起、貸款類詐騙49起、兼職刷信譽詐騙21起,而在冒充客服的騙術中,有8名食雜店老板被騙了!
這些食雜店老板究竟是怎么中招的?昨日,警方發(fā)布典型案例,揭秘這些針對食雜店老板的騙局。
典型案例 假工商發(fā)來鏈接,店老板被騙4999元
5日,在廈門經營著一家食雜店的林老板收到了這樣一條冒充廈門工商局的短信,短信的內容大致是通知林老板食雜店法人信息已過期需更新驗證,并要求林老板在24小時內點擊短信內的鏈接進行“自助在線辦理”。
林老板怕影響到小店生意,就立馬點擊了短信中的鏈接,手機界面馬上跳轉到一個“統(tǒng)一企業(yè)執(zhí)照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界面。于是,林老板在界面中輸入自己的營業(yè)執(zhí)照號碼并點擊“登記認證”。
隨后,林老板的手機界面再次跳轉。按照界面的要求,林老板依次填寫了自己的姓名、銀行卡號、證件號、手機號、交易密碼和手機收到的驗證碼。這時,一心以為自己成功完成登記認證的林老板卻收到銀行發(fā)來的扣款4999元的通知短信。
騙術揭秘 8名店老板,點開的都是木馬鏈接
警方分析,林老板收到的是典型的木馬鏈接詐騙短信,騙子通過向受害者發(fā)送附帶木馬鏈接、釣魚網站的短信,短信內容以各種理由(如:ETC失效,子女在校表現,QQ、微信凍結解封等)騙取受害者錄入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驗證碼、密碼等資料,導致受害者錢財遭到損失。
警方指出,與以往木馬鏈接詐騙短信不同的是,這個國慶假期里,8名食雜店老板收到的詐騙短信中,除了都附帶一個所謂“自助在線辦理”的鏈接外,還準確地說出了食雜店的信息——店名及老板名字。多位食雜店老板表示,自己正是看到短信內準確的食雜店信息后,才對短信內容信以為真,進而并未過多核實就點擊了短信內的鏈接。
據警方介紹,假期多發(fā)的詐騙警情中,冒充客服類的騙術除了冒充工商局針對食雜店老板行騙外,其它的以“注銷校園貸”、“商品質量問題賠償”等詐騙為主;而在貸款類騙術中,騙子往往以受害者“輸錯銀行卡卡號”為由,要求受害者繳交“保證金”或“解凍金”。
廈門警方提醒市民群眾:不要點擊不明鏈接,不向陌生賬號轉賬匯款,妥善保管好個人信息,有任何疑問及時與官方客服或撥打96110反詐騙勸阻專線咨詢核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