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父親的班當鄉(xiāng)郵員 還給兒子送過錄取通知書
高泉輝的父親也曾是鄉(xiāng)郵員。他說,在父親那個年代,附近山頭還是光禿禿的,步班郵路從來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沉默的父親從未說過辛苦,只是每天取回信件,分類放好。在這些信件中,有兩類是父親極為重視的——一個是部隊子弟兵的家書,再一個就是各村孩子的錄取通知書。
1981年高泉輝接過父親的鄉(xiāng)郵員崗位前,有幾人嘗試接替過這個崗位,但都堅持不下來。當時他決定接班的時候,父親曾告訴他,這個差事雖小,責任卻很重。小小的一張紙片關乎一個孩子的未來,往大了講,也是村子的未來。
高泉輝還記得20多年前,錄取通知書還是用普通掛號信投遞,放在一堆信件里很不起眼。有一年8月28日的傍晚,他在一堆掛號信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封姍姍來遲的錄取通知書,寄件地址是北京。當時交通不便,通常學校9月1日開學,那從廈門到北京需要幾天?高泉輝不懂這些,他能做的就是立即將錄取通知書送到考生家中。
“當晚,那個考生正在家里幫忙炒茶葉,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眼睛里那種光亮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高泉輝說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么多年來,村子里孩子們的錄取通知書都是他送的,2002年他還給自己的兒子送了錄取通知書。
在高泉輝眼里,這些孩子就是村子的未來,而錄取通知書就是通向未來的邀請函,因此他像父親一樣格外重視自己的工作,這份職業(yè)讓他有一種使命感。
(文/記者 劉少敏 圖/記者 張江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