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1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客服”知道你的姓名、你的訂單信息,甚至是購物時間,謊稱所購商品出了問題或者快遞丟失,承諾高價賠償。別被騙了!這些賠償背后藏著一場騙局。
昨日(8月14日),記者從廈門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7月份,我市冒充客服警情多發(fā),占總詐騙警情數(shù)23.67%,已取代網絡貸款騙術位居各類詐騙類型第一位。在冒充客服的警情中,又以冒充電商平臺客服的警情數(shù)量最多,市公安局提醒市民群眾小心提防。
案例1
“購物客服”說要賠償 騙走市民33000元
7月6日,市民王女士就被假客服騙走了33000元。據(jù)王女士回憶,當時她接到自稱是“淘寶客服”的電話,說出她的姓名,并告訴她,上個月有一件品牌衣服出了問題,需要回收,并給她原價的3倍賠償,請她配合“客服”操作完成“理賠”過程。
王女士回憶電話里的內容,“客服”說的姓名、購買時間、購買品牌都與她購買的商品信息“對上號”,她一點都沒懷疑對方的身份。
“產品質量有問題肯定要退貨,能夠理賠當然更好。”王女士馬上詢問對方該如何理賠。“淘寶客服”首先讓王女士在支付寶上添加其為好友,然后告訴她,因為王女士的支付寶芝麻信用分不夠,無法收到公司的統(tǒng)一理賠款,需要從支付寶內的“螞蟻借唄”借款先提升支付寶芝麻信用分。
王女士此前很少接觸借貸平臺,于是照著“淘寶客服”的指導,一步步操作,在“螞蟻借唄”里共借款33000元。
確認王女士借好了錢,“客服”發(fā)來寫有“公司退款通道”的二維碼。王女士不知道,這個二維碼其實是付款二維碼。一旦掃了這個二維碼,王女士的錢將轉入假客服的“錢包”。結果她不僅沒有收到理賠金,還等來“客服”新要求——再到平臺借款,這時王女士才意識到可能被騙了。
案例2
“物流客服”稱弄丟快遞 卻轉走市民1萬多元
7月10日,市民李先生接到一通自稱百世匯通快遞公司的電話,李先生被告知,其網購物品被快遞員弄丟了。“我們公司現(xiàn)在對此進行理賠。請您添加客服人員的微信。”電話里提到的物品正是李先生幾天前購買的,李先生不假思索添加了“工作人員微信”。
對方很快在微信上發(fā)來一個名為“客戶服務中心系統(tǒng)”的鏈接。沒想到,“退款鏈接”是一個虛假網頁,李先生點擊鏈接后,在跳出的頁面上填寫銀行卡號及銀行卡密碼。隨后,李先生立即收到短信驗證碼,在對方的要求下,他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轉發(fā)給對方。
在這些操作后,李先生不僅沒收到快遞公司的賠款,自己的銀行賬戶還被轉走1039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