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后仍需定期篩查
不久前,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夏寧邵、李少偉團隊研制的第三代宮頸癌疫苗取得新進展,該疫苗理論上可涵蓋目前鑒定的200多種HPV,對宮頸癌、皮膚疣的預防效能進一步向100%邁進。第三代宮頸癌疫苗,是否也將對頭頸癌的預防有用?
吳婷指出,新型多價HPV疫苗對于更好地預防HPV相關癌癥,以及阻止HPV在人群中傳播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理論上可預防幾乎全部HPV導致的頭頸癌,但目前該疫苗還處在臨床前研究階段,對相關感染及癌癥的預防保護作用還有待臨床數(shù)據(jù)的支持。
“我國目前尚未批準可預防頭頸癌的疫苗。但在我國獲準上市的4種HPV疫苗,理論上都很有可能預防大多數(shù)的HPV相關頭頸癌。”吳婷說。
除了HPV感染,當前誘發(fā)頭頸癌的重要風險也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其中,酒精和煙草是頭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頭頸部放射治療增加唾液腺癌風險;檳榔與口腔癌密切相關,而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和牙齒缺失也可能是口腔癌的微弱危險因素。
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美國,男性口咽癌的發(fā)病率遠高于女性,是女性的5倍,40歲后口咽癌發(fā)病率快速上升,60—64歲達到高峰。其中,多數(shù)病例是感染HPV數(shù)十年的中年男性。
“這些腫瘤的最終發(fā)生,通常需要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并非僅僅是HPV的感染。”吳婷解釋說,HPV感染后多數(shù)會自然清除,只在少數(shù)人中可能持續(xù)存在,并在數(shù)十年的時間里通過其他一些危險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有可能最終發(fā)生癌癥。男性相對女性病例更多,可能與男性的其他危險因素如吸煙、喝酒、遺傳易感性、性行為習慣等與女性不同有關。
“接種疫苗并不能‘一勞永逸’,定期篩查HPV感染情況仍必不可少。”吳婷建議說,預防頭頸癌,更要杜絕不良嗜好,特別是對于中老年男性,要盡量戒除吸煙飲酒的習慣;避免生活中二氧化硫、鉻、砷等化學致癌物刺激;對于聲帶白斑、喉乳頭狀瘤等癌前病變,以及咽喉部出現(xiàn)的不適感都要引起重視。
(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歐陽桂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