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昌都展館內,鍋莊舞展示藏區(qū)人民的熱情。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臺海網11月2日訊 據東南網報道 熱情的鍋莊舞代表著藏區(qū)人民的熱情,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則展示了西藏昌都的文化底蘊。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天在廈門開幕,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帶著頗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表演等前來參展。
民族特色濃郁
以藏區(qū)特有的建筑風格融入展館設計中,西藏昌都的展館在文博會會場顯得別具一格。其內部設計也以民族風情的花紋為主。唐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裝點著展館,吸引不少人來此“打卡”。
“我們想把這里打造成了解西藏昌都文化的一扇窗口。”福建省援藏干部、西藏昌都市政府副秘書長林孝棋表示,昌都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也始終以傳承、重視、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通過積極參與海峽兩岸文博會等展會,希望讓西藏昌都的文化走出去、活起來。
此外,昌都的特色工藝、特產也來到文博會進行展示。象牙玉是西藏昌都的特色,如今這種珍貴的玉石也被做成印章、鋼筆、手鏈等文創(chuàng)產品,令不少人駐足欣賞。

西藏昌都展館內,畫師展示唐卡創(chuàng)作技藝。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閩藏兩地融合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神佛的世界。此次西藏昌都在展館內就帶來了這一獨特的藝術。
據了解,唐卡顏料傳統(tǒng)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這種手法如今不僅用在唐卡畫作中,也被制作成鏡子、掛飾等文創(chuàng)作品。
此外,展館門口一副由西藏唐卡與福建漆畫相結合的作品也格外引人注目。林孝棋表示,昌都市是福建省對口援藏的城市,這幅畫作是兩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的產物,“這是中華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代表作,也代表著閩藏兩地人民的深厚友情”。(記者 鄒玒 李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