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做任何事都要先端正態(tài)度。
姓名:葉政航
畢業(yè)院校:廈門六中 高考分數(shù):580分(理科)
第一志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預計學費:7000元
臺海網(wǎng)7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常海軍/圖見習記者 曾宇姍 實習生 王鵬)“父母、長輩給了我無限關愛,我也想為家里出一份力。”高考后第三天,葉政航就去文化藝術中心廈門科技館“上班”,過起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橙色馬甲是他的制服,講解、介紹展品是他的工作。
政航的父親是一位廚師,收入微薄;母親因早年操勞過度,如今已無法工作在家休養(yǎng)。政航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刻苦學習,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這個暑期,他當起了志愿者,一天工作8小時,小到幼兒園小朋友,大到成年人都是他的“聽眾”。別看政航年紀不大,卻是個細心、耐心的人,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講解,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座右銘,做任何事都端正態(tài)度。
暑期兼職 朝九晚五一站幾小時
“這個大滾輪測試,操作流程類似跑步機,參照你的運動量將測出你的心率,幫你了解心率和運動的關系。”廈門科技館大滾輪旁,政航熟絡地向?qū)W生介紹展品。高考后,他成為廈門科技館的一名志愿者。

▲葉政航(中)在廈門科技館當志愿者
作為志愿者,每人每天都會輪館,但無論到哪個館,政航都是輕車熟路。“要當志愿者,得先通過考核,科技館給了我一本提綱,但我沒死記硬背,而是用自己的話理解講出來。”政航是理科生,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做基礎,很快理解了各種器械的原理,并且脫稿完成講解。“為什么會來科技館當志愿者?”面對導報記者的問題,政航倒是回答得很直率:“老師介紹來的,每個志愿者每天有60元補貼,想賺點大學生活費。如果能帶團隊講解的,有90元補貼,我就是領90元。”
一天忙下來,政航幾乎都是站著的,一周六天班,只有周一閉館是固定休息日。“每天9點到崗,下午5點半下班,中午有一個小時休息時間。有團就安排我講解,不講解時就給學生介紹展品。”政航說。“忙,也有點累,但挺充實的。”政航對此樂在其中。
背井離鄉(xiāng) “父親牌”早餐陪他長大
政航不是廈門人。2001年,他出生在漳州平和,小學五年級那年,爸媽想為他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把他帶到廈門,在這里念了小學、中學,并且考上了廈門六中。
政航家就在學校附近,房子是租的,一房一廳,還不到50平方米。臥室里放了兩張床,父親睡在客廳。
政航的父親是一名廚師,以前在三明、西安、上海等地打工。為了更多地陪伴孩子,父親回到了廈門,在一家飯店打工。“爸爸做飯很好吃,每天上班前,他都會給我做好早餐,煮粥、煮面。”政航說,是“父親牌”早餐陪伴他長大,“以前,父親常常會做不同地方的特色菜給我吃?,F(xiàn)在爸爸更忙了,晚上八九點才回家,工作很辛苦,做得也就少了。”
政航的母親因為長期上夜班,勞累過度,脊椎出現(xiàn)了問題,無法繼續(xù)工作,只能在家休養(yǎng)?,F(xiàn)在,一家三口全靠父親一份微薄的工資支撐著。
這一切,葉政航都看在眼里,清貧的生活沒有讓他感到哀怨,而是給了他更堅定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