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描牌上的二維碼,可以了解樹木的觀賞特性、園林應用、植物文化等。
臺海網7月8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走在路上,看到一株感興趣的樹,只要拿出手機,掃描樹木牌上的二維碼,就能獲知它所有的信息了。昨日,記者從筼筜湖保護中心了解到,筼筜湖區(qū)在上周完成了第一批1414株樹木的掛牌工作,后續(xù)會根據情況再進行補充和完善。
樹木掛牌,相當于“隨身攜帶身份證”。相關部門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方式,把它們的“身份信息”錄入后臺,市民、游客想了解某種樹,立刻就可以查詢。樹木牌外觀是圓形的,直接綁在樹干上,上面標注了樹木的名稱及科屬名,還附有一個醒目的二維碼。以鳳凰木為例,市民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后,手機上就會彈出介紹界面:落葉喬木、豆科鳳凰木屬、原產地馬達加斯加等。此外,介紹界面還詳細列舉了鳳凰木的觀賞特性、園林應用、植物文化等,非常全面。
據筼筜湖保護中心介紹,本次掛牌的范圍包括筼筜湖區(qū)以及海灣公園、白鷺洲公園、南湖公園、松柏公園、江頭公園等。出于景觀效果考慮,并不是每株樹都“掛牌”,比如一整排藍花楹,那么就會在第一株樹上掛牌。為保證樹木的科普知識準確權威,本次樹木牌鏈接的信息庫是由市園林植物園提供的。在第一批樹木完成掛牌后,會根據市民反響等因素,再確定后續(xù)樹木掛牌的數量。
今年是我市創(chuàng)建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的驗收年,在創(chuàng)建工作中,提升社會公眾在園林綠化各個方面的參與度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接下來,市政園林部門會陸續(xù)對公園、綠地、行道上的樹木進行掛牌,并對一些早期制作、不含二維碼的老式樹木牌進行更新。市創(chuàng)建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懸掛樹木牌可以讓社會公眾更加科學地認識身邊植物的生長習性、生態(tài)功能等,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日常管理中來,而作為園林綠化部門,在保證公園、綠地的娛樂休閑等功能外,也有義務提升其科普教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