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7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孫春燕 林泓 黃麗彬/文 常海軍/圖)關(guān)于甜咸之爭,南北方似乎從來就沒停過。
北方咸豆花,讓在豆花中加糖的南方人無法忍受;內(nèi)含蛋黃、紅燒肉、海蠣等的咸肉粽,又讓以甜味為主的北方“粽客”不能接受。前不久,淘寶上一款“甜咸粽”橫空出世,誓要以又甜又咸的“謎之味道”一統(tǒng)江湖,殊不知卻是在“甜咸戰(zhàn)火”中火上澆油。
今天,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五彩繩、雄黃酒、賽龍舟,自然也少不了“粽子”這位主角,讓我們一起了解東南西北中的特色端午習(xí)俗,細賞這場“甜咸大戰(zhàn)”。

甜派
遼寧鞍山粽子蘸上白糖吃 每家都煮茶葉蛋
對來自遼寧鞍山的阮阿姨來說,像咸飯一樣的廈門肉粽,幾乎超出了她對粽子的所有理解,端午佳節(jié),她還是更愛東北的甜粽子。
“白色的純糯米粽或黃色的黃米粽,也可以兩摻的二米粽,不加任何輔料,糯米和粽葉經(jīng)過水和蒸汽的熏蒸,濃濃的粽香撲鼻而來,再蘸上細白糖,吃起來香郁黏滑,非常享受。”
阮阿姨說,除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在東北春節(jié)過年的時候,粽子也會被搬上餐桌,因為東北人管粽子叫“掙子”,寓意來年可以多掙錢。
不過,東北的端午節(jié),還有一種重要食物,那就是蛋,各種各樣的蛋,如雞蛋、茶葉蛋、鵝蛋、咸鴨蛋等。阮阿姨說,最初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吃蛋的習(xí)俗,應(yīng)該就是為了躲避正午的溫毒,現(xiàn)在每到端午節(jié)都會煮茶葉蛋吃。
此外,每到端午節(jié),東北三省家家戶戶還會懸掛鮮艷多彩的紙葫蘆,祈求自己和家人在一年中健康、幸福、平安。
最有意思的是,東北人一直把端午節(jié)當作一個大的節(jié)日,這天有對象或有談婚論嫁的女朋友,男方一定要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否則的話,女方家里會認為出麻煩了,這門婚事要黃(就是吹了)。
寧夏銀川不吃粽子吃粳糕 小孩佩戴五彩繩
綠色的粽葉,白色的糯米,各式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具特色的飲食,可是在西北姑娘小茹的記憶中,她的故鄉(xiāng)寧夏銀川,粽子卻是被粳糕所替代。
小茹說,粳糕的主要原料是粳米,有時候會用江米或糯米,先把粳米浸泡上一天一夜,再把粳米和紅棗都洗干凈,然后在瓷盆中一層米、一層紅棗均勻鋪好,放置在加水的大鐵鍋里用灶火蒸煮,等煮熟的熱騰騰的粳糕完全放涼了之后,再拌入適量紅糖、白糖、蜂蜜,別有風味。
當然,除了吃粳糕,寧夏人還會在門前插楊柳枝、掛艾草,給小孩子佩戴五彩繩,驅(qū)毒辟邪,祈求平安。
此外,在地處西北的寧夏,還有縫香包、掛香包的習(xí)俗。“由于端午前后天氣變熱,又恰逢是各種蚊蟲、蛇等出沒時期,為了驅(qū)趕蚊蟲、祈求平安,人們會把驅(qū)蚊保健的香料或中草藥放進香包掛在身上。”
小茹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香包也不斷變化,有些人會在粽子、繡球和元寶等形狀的香囊表面,繡上花卉、粽子、米糕等具有美好寓意和特色的內(nèi)容,把祝?;驇г谏砩匣蛸浥c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