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陳巧思/圖通訊員 莊穎芳)陳國信,高壓帶電檢修工,在高空線路上“走鋼絲”,人稱高空“電醫(yī)生”。
他的“病人”是電線,一千多公里的輸電線路、五千多座高壓鐵塔,要日常“體檢”,也要緊急“搶救”。
26年來,他已數(shù)不清爬過多少座高壓鐵塔;26年來,他從一個人“奔跑”到領著一群人一起“奔跑”,獲得10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取得50項國家專利。“攻克難關對我來說是工作責任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今后希望能培養(yǎng)更多技術骨干,讓他們也享受到攻堅克難、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喜悅和成長。”陳國信說。
奮戰(zhàn):摸黑搶修 奮戰(zhàn)144小時
2016年9月14日,“莫蘭蒂”前夜。
晚上9點多,陳國信接到電話稱“湖濱西路一處高壓電線被異物纏繞,造成部分線路短路”。
彼時,窗外雨勢漸大,風也吹得更猛烈了。陳國信帶著班組趕去現(xiàn)場,抬頭一看,蓋在高壓鐵塔上的竟是一塊50多公斤的廣告幕布。“廣告幕布就像一張被子,蓋在塔頂,捂得嚴嚴實實的。”搶修人員爬上高壓鐵塔,用手拉了幾下,很重扯不動;用刀子割,幕布很厚實,上面還有LED燈片,割不動。
最后,經過3個多小時,一點一點取下了廣告幕布。趕回班組,已是深夜12點多,所有值班人員都集中到了3樓走廊。陳國信就這樣靠墻坐著,聽著外面的風雨聲過了一夜。
臺風前腳剛走,天剛蒙蒙亮,陳國信后腳就帶著班組上路了。為了盡快供電,他和同事從天微亮忙到夜已黑,登高爬低。
除了忙現(xiàn)場,陳國信作為當時物資采購的負責人,每天還要為每座高壓鐵塔“開藥方”,哪個搶修隊需要啥都找他。凌晨2點,忙了一天的陳國信打算瞇一會,還沒躺好,電話又響起,等忙完,天又亮了。
“最忙的時候,一個小時要接50多個電話。”陳國信這一忙就是6個晝夜、144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