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了4家民宿 讓旅者有自己的“家”
回到廈門,日子就躁動起來了。他開始改造海滄的家,扔掉一切“看不慣”的家什,換上喜歡的,把改造后的房間拍照發(fā)上微博。有人說喜歡他房間的風格,留言詢問是否可以預(yù)訂入住,這讓北斗萌生了做民宿的念頭,“我想,每一個旅者都要有自己的家”。于是,他開起民宿,起名“有棵樹”。“一半在風中飛揚,一半扎根塵土”,就像他的性格。
“去往星辰大海,或者,囿于無邊的日常。”這是北斗對“有棵樹”的定義。如今,北斗的民宿已經(jīng)開到第四家,有“一棵樹”在很美的環(huán)島路邊,“每棵樹”他都自己設(shè)計。他把旅行中帶回的物品和關(guān)于家的感悟擺進民宿,印度的毯子、伊朗的盤子、泰國的大象……還有一萬多張旅途中的照片,一個個如數(shù)家珍。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面對這個“老土”的問題,北斗卻說,“心之所往,不過這樣”。旅行更像是他理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如今的北斗,依然在路上。問他對未來的期許,他說:“沒有期許,Enjoy now(享受現(xiàn)在)。”是啊,如今最好,沒有來日方長。在北斗身上,我們看到了幸福別樣的可能。把自己的故事變成可以被觸碰的東西,這樣的他一定是幸福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