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掏腰包 種下“百草園”
廈大白城海濱東區(qū)小區(qū),這處不大的角落,被繁復的植物,包裹得綠意盎然。不管是直接種在土地上,還是培育在花盆里,無一例外,都是各種中草藥。這里就是陳太鳳花費近20年,精心打造的“百草園”了。
每天早晚,年過8旬的陳阿婆,都要挨個給草藥澆水,不時還要俯身彎腰,拔除雜草,經(jīng)常累得她滿頭大汗,腰酸腿疼。
但她卻樂此不疲。導報記者不解,這么大年紀了,為何還要種這么多中草藥呢?陳阿婆笑著說,“這些中草藥能救人??!”
陳太鳳種“百草園”,這是向她的奶奶學習的。說來,陳阿婆并不是出身于醫(yī)學世家,她的中草藥知識,都是從小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形成的。“我的老家武平,山很多,是天然的‘草藥庫’,當?shù)厝硕嗌俣级c草根藥理。”陳阿婆說,她的奶奶也有一片“百草園”,用來義務治病送藥的。
陳太鳳想把助人的家風傳下去。她先是在陽臺上種草藥,1999年,搬到現(xiàn)在住的房子時,就申請了這塊地,把草藥種得更多了。
為了能種植方便大家使用的草藥,她先后寫了多封信,向老家武平的老中醫(yī)們請教草藥知識,并“討要”苗木。
將苗木從武平帶回廈門后,本不富裕的陳太鳳自掏腰包,請人從山上挑來適合栽種的泥土,購買了花盆,安裝了水管,一切準備就緒了,她才將得來不易的一棵棵苗木小心翼翼地種下。
由于草藥是為周圍鄰居準備的,大家有需要,隨時都可以自己去采,因此陳太鳳不僅要關(guān)心草藥的質(zhì)量,還要關(guān)注草藥數(shù)量。哪種草藥不多了,她就專門回老家“補”。陳太鳳說,“百草園”最多種過100多種草藥,每天照料,還要托人買些有機肥,一天要在那里待上四五個小時。
陳太鳳的用心,換來了“百草園”的繁茂,如今在園子里,有艾草、薄荷、紫蘇、姜等近30種中草藥,能治療腹瀉、咳嗽、感冒、腰痛、頭痛等常見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