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緣·兩代人

廈門醫(yī)療隊隊長張振清和當年來廈治療的許丹、許丹兒子合影。
再見傷員許丹
已是一個孩子的媽
十年前,許丹只有14歲,在聚源中學讀初二?,F在,許丹已當媽了。
因為盆骨骨折,她被送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骨科救治,在病床上躺了一個月才能起床?,F在,她在成都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十年間一直和廈大附屬中山醫(yī)院基金會保持著聯絡。當時的中山醫(yī)院黨委書記鄒愛東在她就學期間,一直資助她。
許丹說,廈門和廈門醫(yī)療隊對她的人生影響特別大。她告訴記者,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剛轉到廈門,從火車上被急救人員轉到急救車上時,廈門的120救援人員安慰她,“等你好了,帶你在廈門玩。”那句話一下就打消了她剛到陌生地方的不安。作為第二批回川的傷員,離開的時候她很舍不得。2011年,她讀高二時回了一趟廈門。“廈門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等寶寶大點,我?guī)厝ヌ接H。”她托記者給當年幫助過她的廈門人帶回一句話,“希望好心人在生活中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因為我是大災大難過來的人,我明白平凡生活是需要珍惜的。”
難忘當年歲月
攜妻帶娃重返四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重新回到當年“戰(zhàn)場”的12名隊員中,有6名隊員帶著家屬一起參加,尤其是楊芳裕、劉偉明、郭櫻樟還帶著孩子參加了這次活動。“讓孩子認識地震的破壞力,也讓孩子們知道,當年的醫(yī)療隊是在多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進行工作的。”他們說。
劉偉明說,5·12地震發(fā)生時,他愛人剛懷上女兒,這次讓女兒一起重返汶川,走過父母當年的援川足跡,也讓她對父母的工作經歷有個認知。這周,他女兒的周記內容就是重走父親的援川路。當年,劉偉明是推遲婚期趕赴汶川的。按計劃,他和楊芳麗已經發(fā)出了婚禮請?zhí)?,突然得知汶川大地震,夫妻雙雙報名參加醫(yī)療隊。所以,這次的重返對于他們一家來說,意義又格外特別。
原文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5/18/100364696.shtml
原文標題:汶川地震廈門醫(yī)療救援隊重走援川路 回望難忘歲月體會愛與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