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25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小小的藍色圓形單程票,是BRT的“通行證”,有了這枚“小藍”,就可去往BRT線路任意站點。它無疑是e通卡之外,最受市民歡迎的購票方式之一。
然而,因市民經(jīng)常丟失、收藏這些車票,每年都有大量BRT車票流失。記者昨日從廈門BRT場站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BRT流通車票達22萬枚左右,2017年流失車票達16萬枚,前年更多,流失約22萬枚。
本報也提醒市民,購買BRT車票的錢僅是票款,不包含車票的成本,切不可為一己之私帶走車票,將國有資產(chǎn)占為己有。

現(xiàn)象
有人無意丟棄有人有意收藏
這枚藍色車票為塑料材質(zhì),票上印有“國有資產(chǎn)出站回收”字樣。毫無疑問,使用它的本意不僅為了便捷,還為了節(jié)省資源。進站時,市民拿它在閘機上感應(yīng)一下,閘機門將自動開啟;出站時,投擲到閘機回收口即可,車票可以無限循環(huán)使用。
為何車票的流失量會這么高?票務(wù)員小李告訴記者,部分流失的車票被收藏了,“我遇到好幾次一次性購買十多枚車票的乘客。我以為是一家人出來玩,多問一句才知道,他們打算收藏車票,為廈門之行留點紀念”。
還有的乘客因不知如何使用車票,造成車票流失。車票從哪個站點購買,就只能在該站使用,可有的乘客一次性購買兩枚車票,回來時發(fā)現(xiàn)無法使用,就懶得退票了;有的乘客出站時,緊跟前面的乘客并閘出站,人出來了,車票卻沒有投入閘機內(nèi)。工作人員經(jīng)常在BRT站點的地板上、進出站閘機旁、垃圾桶內(nèi),看到被乘客丟棄的車票。
就是因為這些有意、無意的舉動,去年一年流失的BRT車票達16萬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