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年前鼓浪嶼游春宴飲會合影
臺海網(wǎng)3月30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清明節(jié)融合了寒食祭祖和上巳踏青等活動。80多年前,廈門人如何過清明?昨日,思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原音樂教研員龔書鑫向記者展示了一幅老照片和一幅墨寶,可以從中略窺一斑。老照片拍攝于1934年的上巳節(jié),當時在鼓浪嶼舉辦了一場游春宴飲會,參與者中,有他的伯祖父龔紹庭。而墨寶是他的祖父龔昌庭的草稿原跡,創(chuàng)作于1933年舉辦的“虎溪踏青詩會”。
【踏青詩會】
文人雅士近40人歡聚,游覽虎溪巖即興賦詩
1933年上巳節(jié)前,一幫泉州、廈門的知名詩人應楊紹丞之邀,相聚虎溪巖踏青。廈門市博物館原館長、文史專家龔潔介紹,民國年間,楊紹丞曾任當時云霄縣的縣長,但由于疲于政事,便辭職來到廈門,建了一棟別墅,取名“拓園”,平日里經(jīng)常邀請文人雅士來園中聚會,喝茶聊天,飲酒賦詩。
為了這場“虎溪踏青詩會”,楊紹丞邀請了林爾嘉、李禧、龔紹庭、周醒南、黃翰、謝云聲、盧心啟、陳桂琛、蘇警予等近40名泉廈等地的名人,包括龔書鑫的爺爺龔昌庭。他們中,有的人患病初愈,不能爬山,便坐在虎溪禪寺喝茶、作詩;有的人結(jié)伴登山,觸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還有的人在踏青會結(jié)束后,巧思成章,寫成詩稿后,用信寄給楊紹丞。
這場詩會,楊紹丞可以說是“大豐收”,收到了200多首詩。除了其本人所作的十章原韻詩稿丟失外,從現(xiàn)得的180多首手稿來看,繪盡暮春之初的虎溪美景,也表達了作者的胸懷與心境。
龔書鑫收藏的墨寶,便是爺爺龔昌庭為這場詩會所作的《登虎溪巖率成二截(二首)》的草稿原跡。他說,這一墨寶是非常珍貴的“家庭文化遺產(chǎn)”。
龔書鑫說,1914年,林爾嘉創(chuàng)辦菽莊吟社,龔紹庭、龔昌庭是菽莊吟社的主要吟友。
【游春宴飲】
邀請商界精英和文人,效仿王羲之“修禊韻事”
當時定居鼓浪嶼的“印尼糖王”黃奕住,從楊紹丞舉辦的虎溪踏青會中得到了啟發(fā)。他想效仿王羲之“修禊韻事(編者注:上巳節(jié)民俗,主要有到水邊嬉游、飲酒等活動)”,于是在1934年的上巳節(jié),在自家花園里舉辦了一場“游春宴飲會”。
黃奕住邀請了當時廈門的工商界精英和文化名人共28人,到自己的黃家花園中聚會,其中包括了林爾嘉、李禧、龔紹庭等5名前一年“虎溪踏青會”的參與者。一樣的聚餐、聊天,只是他們不作詩,而是在黃家花園中樓前邊照了相。照片沖洗出來后,到場的來賓都收到一幅。
記者看到,這幅攝于84年前的老照片上的人物影像、別墅樣貌仍清晰完好。照片右上方用毛筆寫著“紹庭先生惠存”,照片下方把事件、時間、地點、來賓姓名以及年齡都用小楷毛筆字記錄下來。其中,最年少者60歲,最年長者86歲。來賓的名字按“坐者為”“立者為”“席地而坐為”從左到右一一列出。
龔書鑫說,他請教了廈門的文史專家,他們都表示,這幅照片很珍貴。有人認為,這是黃奕住把當時廈門最重要的名人聚集在一起,開展中華傳統(tǒng)“修褉”活動,展現(xiàn)了鼓浪嶼近百年前民間文化活動的豐富多彩。
【延伸閱讀】
老照片細心保存49年
翻拍贈給黃奕住后人

-龔昌庭的詩作草稿原跡
龔書鑫說,龔紹庭是他爺爺龔昌庭的二哥,清末舉人,原本定居鼓浪嶼,后來到菲律賓辦學,臨行前將照片等私人物品交給弟弟龔昌庭代為保管。
1969年9月3日,龔書鑫作為“老三屆”知青,前往永定“上山下鄉(xiāng)”。臨行前一天傍晚,他偶然看到了這幅老照片,背后用一張硬紙皮襯托著,還有照相館的鋼印。翻看后,他順手將照片倒扣放在大廳內(nèi)的一個松木箱里。當時,他并不知道那是父母給他裝行李的箱子。
巧合之下,這幅照片就隨著他離開了鼓浪嶼,到了永定,后來又跟著他四處漂泊。箱子從原來的松木箱換成杉木箱,又換梧桐箱,最后換成了樟腦箱。每一次箱子的變換,他都小心地將照片放在箱子底部。直到13年后的1982年,這幅老照片才跟著他回到了鼓浪嶼。
龔書鑫說,這幅照片他從15歲開始保存了49年,如今更是被他視若珍寶。不久前,他遇到了黃奕住的第四代后人黃健。他特意翻拍放大了這幅照片,裝框后送給黃健,照片后面寫著:“黃健先生惠存:龔紹庭侄孫龔書鑫敬贈”,以此紀念前輩的情誼。
原標題:市民展示84年前的老照片 記錄鼓浪嶼清明游春場景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3/30/10034214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