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2月28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錯誤的放生行為,反而置被放生海龜于危險之中。2月26日,市海洋綜合行政執(zhí)法支隊通過岸線巡查、群眾報警,在廈門海域共發(fā)現5只疑似被放生的海龜遇險,其中3只受傷,2只已死亡。
目前,3只受傷海龜已被送往鼓浪嶼的海底世界接受救助,2只已死亡的海龜也已做了掩埋處理。
近期海龜遇險情況增多
被發(fā)現的5只海龜均為綠海龜,其中個別背上有用紅漆畫的符號;另外,這些海龜陸續(xù)被發(fā)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第一碼頭、海滄灣未來海岸段等人類活動頻繁的內灣海域。因此,市海洋與漁業(yè)部門的工作人員推測,這5只海龜為人為放生的可能性極大。
據了解,近期正值閩南民間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在廈門一些碼頭、池塘等地,民眾放生行為增多;與此相應,2月以來,海洋執(zhí)法部門接到的關于海龜遇險的警情也有所增多。近日,市海洋與漁業(yè)部門專門組織工作人員在第一碼頭、海灣公園、供水碼頭和廈鼓水域,開展以“一問、三做、十不放”為主要內容的水生動物科學放生現場宣傳,指導群眾科學合理地進行放生活動。
錯誤放生置海龜于危險
“錯誤的放生行為,會置海龜于危險當中。”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首先,海龜需要20攝氏度以上的海水溫度,低于這個溫度會出現低溫癥狀。因此,冬季不是廈門放生海龜的好季節(jié)。根據海洋預報,近期廈門海域的海水僅為15攝氏度上下。
其次,第一碼頭、未來海岸等群眾放生頻繁的水域,是廈門比較繁忙的航道,對被放生的海龜來說危險重重。因為海龜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浮上水面呼吸,因而極易被往來船只所傷。
另外,市民在放生時,要先弄清楚被放生海龜的來歷。如果是人工繁殖的海龜,捕食能力較差,在野外環(huán)境下無法生存。
放生前要咨詢專業(yè)人士
市海洋與漁業(yè)部門提醒廈門市民,應科學合理地參與放生活動,凡準備放生水生野生動物前,應向專業(yè)人士,如各地漁業(yè)主管部門、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水生動物科研教學單位、野生動物救治中心、大型公共水族館等咨詢,確認被放生物種是否可以在本地放生,對于有病或有殘的動物,應交以上單位救治后再進行放生。
原標題:放生要講究科學方式方法 廈門一天發(fā)現5只海龜遇險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2/28/10032732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