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2月2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年過完了,不少返回工作崗位的上班族又過上了“靠外賣小哥照顧”的日子,廈門的外賣訂單量直線上升。
這不,在用工市場上,送餐員成了“香餑餑”,不僅各大配送平臺在搶人,一些商家也在招聘駐店送餐員。
一些市民可能注意到,最近幾天,特別是用餐高峰期,有些外賣配送的時間會比平時略長一些。這是因為,截至昨日,約半數(shù)送餐員還未返廈工作,一些配送團隊在人手方面捉襟見肘。
開出高薪,各配送團隊“搶”人
春節(jié)剛過,負責餓了么、美團等平臺配送的快先森、君鷺等配送團隊就進駐了勞動力市場、火車站、城中村等人群集聚地,開出高薪招聘送餐員。
餓了么杏林區(qū)送餐員,招50人,5000-8000元;蜂鳥配送島內送餐員,招100人,月薪5000-10000元以上,上不封頂;美團外賣送餐員,招50人,8000-12000元……
在58同城,輸入“送餐員”,跳出1600多條招聘信息,其中,僅昨天上傳的就有近百條。在廈門人才網、智聯(lián)招聘等網站上,情況也很類似。
導報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天,各大配送團隊都在大肆招人,開出的薪資很誘人,門檻卻很低,通常不限學歷、不限經驗,會騎電動車、會使用智能手機即可,年齡、性別均無過多要求。
人手緊缺,邊送餐邊啃饅頭
“每年春節(jié)過后,送餐員都很緊缺。員工都回家過年了,目前為止我們的返崗率才50%左右,但訂單的增長量已經超過60%,配送人手跟不上。”廈門君鷺負責人蘇榮旗說。
人手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送餐速度。“用戶從下單到接到餐,正常約需35分鐘,高峰期可能要40-50分鐘。這幾天因為忙不過來,平均配送時間比平時多出了10-15分鐘。”蘇榮旗無奈地說。
蘇榮旗說,很多送餐員都是連軸轉,忙到自己沒時間吃飯,一邊送餐一邊啃饅頭的都有。大部分用戶會理解,但也有人因此給了差評。
為此,招人成了各大配送團隊的當務之急。君鷺計劃招聘300多人;快先森計劃先招聘200人,后期根據(jù)業(yè)務情況再增加……
一天30多單,每月可賺六七千
那么,一名送餐員,每個月實際能賺多少錢呢?
在快先森,導報記者遇到了45歲的鄧志光,當送餐員,他剛好干滿一年。他展示了自己2017年的成績單:從2月17日入職到12月31日,他為10416人提供了送餐服務,共跑了31248公里,收到2075個好評,已經晉升“王者蜂鳥”。
老鄧說,他的工作集中在10:00-14:00、16:30-20:30這兩個時間段,平均每個月可賺7000多元,最多的時候拿過11000多元。按老鄧的說法,這樣的成績在團隊里只能算中等,最勤快的員工每個月都可以賺1萬多元。
快先森廈門運營負責人黃水燦表示,目前約70%的送餐員月薪為5000-7000元,另外30%左右可達8000元以上。
蘇榮旗也表示,按一天30多單的工作量,大多數(shù)送餐員的月薪都可以有6000-7000元,努力跑的話上萬元是可以實現(xiàn)的。
量質并舉,好評多工資也更多
導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餓了么、美團等主要外賣平臺均以加盟的方式進行配送,每個加盟商對于員工的薪資待遇略有不同。
但總體上看,與前兩年外賣平臺剛剛興起時有所不同,各配送團隊已經從最初追求配送數(shù)量,轉型為同時要求數(shù)量與質量。
例如,餓了么平臺會對騎手進行評級,工作越久、好評越多,評級也越高,除了每單提成外,騎手還會得到額外的補貼和好評獎勵。騎手的級別越高,補貼和獎勵也越多,每周還會有“好評獎”、“好評王”等獎勵。“行業(yè)剛起步時,我們對騎手按時送達的要求比較高,超時扣罰也比較重。經過這兩三年的發(fā)展,超時的情況已經很少了,所以現(xiàn)在更加注重服務質量。”黃水燦說。
現(xiàn)金獎勵,介紹新員工也能賺錢
員工不好招,各大配送團隊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直接給現(xiàn)金獎勵。
“介紹一個人,成功干滿一個月,介紹人可以拿到500元獎勵。”蘇榮旗說,第一個月是最難熬的,能堅持一個月,基本上這個員工就能穩(wěn)定了。
快先森也開出500元的介紹費招攬新人,同時還給返廈員工補貼車票,最高補到600元;返廈的老員工,還可獲得一個開門紅包。黃水燦說,目前員工返崗率約60%,這幾天,每天差不多有20多人被招進公司,但最終能留下多少不好估計,招聘壓力還是很大。
據(jù)悉,廈門的送餐員多數(shù)都是外來員工,每年春節(jié)返鄉(xiāng)后,都會流失一部分人,流動性較大。各大企業(yè)預測,正月十五過后,返廈的員工數(shù)量或將增加。
記者觀察
八成管理層都從基層提拔
雖然送餐員的工資不低,但風里來雨里去的,這份工作確實辛苦,遇到不理解的用戶,還可能被投訴。
因此,看似高薪的送餐員,流動性也不小。
為了留住員工,各大配送企業(yè)還給員工準備了很好的晉升空間。配送員、組長、副店長、店長、區(qū)域副經理、區(qū)域經理、合伙人……
多家配送企業(yè)負責人都表示,目前公司里約八成的管理層都是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并且隨著業(yè)務的不斷擴張,管理層職缺還很多。
45歲的鄧志光,才干了一年,因為成績出色,已經連升兩級。最初,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送餐員,后來升到了隊長,管著一個12人的團隊。剛過完春節(jié),公司又要晉升他轉任培訓負責人,成為新員工的“導師”。
老鄧是個實在人,他說,只要肯努力,什么工作都可以賺到錢,都是有前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