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27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上周,一則尋找廣場舞大媽意見領袖的支付寶招聘廣告引熱議。待熱度消散之后,有人看出了門道,招聘可能是個噱頭,支付寶的終極目標是瞄準那些擁有一定消費力的大媽大叔,進行分眾營銷。
事實上,在廈門,有不少熱衷于網購的大叔大媽們,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網購的方式和習慣和年輕人并不相同,菜市場里討價還價、貨比三家的本事,他們也一樣搬上了網。
人物1
李曼利83歲
購物習慣:喜歡買“便宜貨”,不愛退換貨
不懂拼音難不倒她
為網購專門買了智能手機
第一次見到李曼利,是在龍人伍心家園養(yǎng)老院,今年83歲的她,正熟練地在手機淘寶軟件內,挑選冬日里穿的毛褲。
“毛褲這種保暖衣物,彈性非常重要。但實體店偏貴,網上的質量又參差不齊。我會先去實體店挑選合適的毛褲,用手拉拽感受其彈力,再上網搜索類似產品,觀看產品視頻,挑選張力差不多的褲子購買。”說到在網上購物的經驗和淘得的戰(zhàn)利品,李曼利頭頭是道。
其實,一年前,她還和大多數(shù)老年人一樣,是連淘寶和京東都分不清的網購盲。“但我愿意去學習、接受年輕人流行的事物,他們會,我也要學會。”帶著這股“不服老”的勁,李曼利不僅跟家人詢問網購賬號注冊、銀行卡綁定等操作程序,她還常在養(yǎng)老院與年輕護工討論如何選擇商品。
“不會拼音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困擾的事情,因為我不懂在電腦上輸入漢字,所以很多想買的東西自然就無從入手了。”但這難不倒李曼利,電腦不行,她就叫子女給她配備了可手寫的智能手機,一筆一畫輸入,不僅解決了打字的煩惱,還趁勢學習了許多漢字的拼音讀法。
買“便宜貨”是李曼利一貫的堅持,因為不會去退貨、換貨,不合適,就直接送給親朋好友,“衣服、鞋子、生活用品是我主要會在網上購買的東西。”李曼利說,偶爾也會幫女兒家的小狗購買一些狗糧。
人物2
劉碧瑤68歲
購物習慣:提前加入購物車,等做活動打折時再購買
跟客服討價還價很享受
能省多少不重要
“劉女士,我是京東配送員,這是您訂購的大米,請您查收。”劉碧瑤嫻熟地在收貨單上簽字,送走快遞人員。
“現(xiàn)在一般比較重的物品,我都會選擇京東購買,因為可以送貨上門。”對于各個網購平臺的特點,今年68歲的劉碧瑤,可謂了如指掌。
回顧劉碧瑤2017年的支付寶年度賬單,記者發(fā)現(xiàn),她的消費金額在3000元左右,55%用于購買服裝,緊接著就是購買日常用品。“我每天都會花1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逛逛各類網購平臺,把需要的東西提前加入購物車,等有做活動打折時,再付錢購買。”劉碧瑤說,自己現(xiàn)在除了蔬菜瓜果等新鮮食品會在菜市場或超市購買外,其他實體店很少去。
“一是覺得逛起來浪費時間,二是因為網上實在方便,動動手指想要的東西就能送貨上門。”有時在同一家店購買的東西較多時,她還會跟客服討價還價,雖然結果可能就是省幾元錢,但劉碧瑤很享受砍價的過程。
雖然愛網購,但劉碧瑤在網上一般不會購買超過300元的物品。若是要購買較貴重的電器等產品,會叫子女幫忙。“對于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功能,我都有所了解,但我不敢用,怕出問題。”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