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臍小橙除顫聯盟在進行急救演示。
臺海網1月21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廈門市交通綜合行政執(zhí)法支隊執(zhí)法人員遭遇暴力抗法,隊員小徐被旅游大巴撞倒,昏迷不醒。危急時刻,一名紅衣女子上前幫他做心肺復蘇……1月17日,這暖心的一幕發(fā)生在環(huán)島南路與天泉西路交叉處。后經治療,小徐脫離了生命危險,紅衣女子的心肺復蘇為搶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這一例子反映了掌握心肺復蘇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在廈門,掌握急救知識的市民還不多,與急救相配套的AED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儀)數量也不足。
自動除顫儀(AED)是一種便攜式醫(yī)療設備,非專業(yè)人員可以用它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它之所以被稱為“救命神器”,原因就在于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為此,海西晨報《公益周刊》聯合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廈門臍小橙除顫聯盟推出專欄,在對廣大市民普及急救知識的同時,也希望能推動“救命神器”———除顫儀配備到更多的公共場所。
調查:廈門除顫儀配備少
實際上,國內許多城市早已開始重視除顫儀的配備,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大連、天津、???、深圳等均配置了不少除顫儀。其中,上海目前配備除顫儀超過1000臺;深圳已采購除顫儀5000臺,并計劃在10年內配備1.8萬臺。我國臺灣地區(qū)早在2000年就已開始實施AED計劃,迄今已配備除顫儀約4000臺,平均每10萬人擁有除顫儀約17.4臺。
在國外,除顫儀的配備更是普遍。美國公共場所安裝的除顫儀已超過100萬臺,歐洲各國主要城市中心城區(qū)基本上均安裝了超過1000臺除顫儀,重點覆蓋人流量大的公共區(qū)域。
那么,除顫儀在廈門的配備情況如何?記者走訪發(fā)現,目前廈門的一些公共場所已經配備了除顫儀,不過數量很稀少,而且在火車站、社區(qū)、學校等公共場所,還很少配備除顫儀。
不僅如此,廈門接受過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的市民也不多。據了解,目前廈門的救護員取證人數約3萬人,比例不到1%,與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相比差距明顯。
專家:“救命神器”真能救命
2017年5月2日,在上海浦東機場,一名旅客因心搏驟停而突然倒地,后經及時心肺復蘇、使用除顫儀除顫后搶救成功。
2017年11月14日,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一名旅客意外心臟驟停暈倒,機場120急救中心醫(yī)務人員對其進行了心肺復蘇按壓搶救,并使用除顫儀。經過15分鐘的搶救,該旅客恢復自主心跳。
專家論證,當意外發(fā)生,傷病員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心跳停止等危急癥狀時,最佳急救時間是4-6分鐘,醫(yī)學上稱之為“黃金救命時間”。通常在這時間內,醫(yī)務人員是很難到達現場的,如果現場有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員對傷病員進行及時的施救,就能為搶救贏得時機。而在急救中,有效的胸外按壓和及時的電除顫,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通過使用除顫儀電擊除顫,患者心肌可重新恢復同步收縮和舒張,從而恢復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對心源性猝死患者使用除顫儀,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會成倍提高。
目標:推動配備更多除顫儀
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和廈門臍小橙除顫聯盟關注了這一問題。
廈門臍小橙除顫聯盟是由廈門三甲醫(yī)院12位醫(yī)生專家和復旦大學校友會校友共同成立的。該聯盟不斷通過培訓等形式普及心肺復蘇和電除顫知識。
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會長劉超表示,他喜歡運動,也了解一些心臟驟停的事故。作為廈門臍小橙除顫聯盟的發(fā)起人之一,他邀請了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的許多校友參加除顫聯盟的急救培訓。校友們也覺得配備除顫儀、市民掌握急救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校友都在廈門工作,希望回饋社會,為廈門出力。”
近日,復旦大學廈門校友會、廈門臍小橙除顫聯盟與海西晨報《公益周刊》聯系,希望開展急救培訓,對廣大市民普及急救知識,提升市民的急救能力。今后,我們還將匯聚各方力量,推動更多AED設備落地廈門。
征集令
邀您參與急救培訓
如果您想參與心肺復蘇電除顫以及預防小兒呼吸道窒息等急救知識培訓,可以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向您提供免費培訓機會。您可以撥打晨報新聞熱線報名,電話:0592-808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