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祥已耄耋之年,依然堅持伏案工作。
 
 
海膽
 
 
普提魚
 
 
卷折饅頭蟹
臺海網(wǎng)1月14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在海濱城市廈門,各式各樣的海鮮佳肴是廈門市民餐桌上的“???rdquo;。但即便是再豐盛的海鮮大餐,都比不過廈港耄耋老人陳永祥的“饕餮盛宴”。他所編著的《千種魚蝦蟹貝藻類圖》,從上世紀(jì)九十年代開始動筆,耗時十余年終成一書,并于前兩年出版。書中描繪了各式各樣的魚蝦蟹貝藻,常見的如海鰻、鯽魚、跳跳魚、馬鮫魚,罕見的如短吻鼻魚、八帶蝴蝶魚、駝背三棱箱鲀,還有不少是已無處尋跡或禁食的保護動物。
數(shù)著魚鱗片畫圖
材料堆了半間屋
手繪,是時下年輕人十分追捧的藝術(shù)形式,可寫實可抽象,融入創(chuàng)意點子。
翻開厚重的圖冊,陳老手繪的海洋生物則更加寫實。湊近了仔細(xì)看,每一張手繪圖都色彩豐富,具有層次感、立體感,并附有一段文字介紹。
陳老指著烏鲹的手繪圖說道,即便是書上能找到原樣,也要買到實物來觀察。于是,跑市場就成了陳斌的日常“工作”。
“父親拿參考書上的圖給我看,形容一番,我拍個照,就去市場找。”運氣好的時候,陳斌能夠快速找到父親要求的品種,還是活蹦亂跳的。
一拿到兒子淘來的海洋生物,陳老如獲至寶,反復(fù)研究。由于年事已高,一些細(xì)節(jié)部分,他就握著放大鏡仔細(xì)觀察。追求盡善盡美的陳老說:“變質(zhì)的絕對不能用,海洋生物新鮮與不新鮮,顏色會有差別。”
陳斌笑著說,父親常常一層一層地數(shù)著魚鱗片,再依樣畫下來,如果是比較難畫的,一般需要畫7天—10天。陳老先把海洋生物的模樣刻在腦子里,才開始動筆,“如果沒畫完,就把它冰凍起來,第二天繼續(xù)。”
有時,陳斌跑了一天都未必能找到父親要求的品種,他只好拜托外地朋友幫忙尋找,拍張照片給他。陳老說:“實在找不著實物,只能通過網(wǎng)上搜索、查閱書籍,找圖片來畫。”
在陳老家中,有一間房間堆放著他曾經(jīng)參考、查閱過的書籍和手繪原稿。在《千種魚蝦蟹貝藻類圖》出版之后,陳斌把父親的材料整理打包到箱子里,幾乎堆滿了半間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