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浪嶼仍是廈門最火爆的去處之一。新華社發(fā)
本報記者 林路然
臺海網(wǎng)10月10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昨日, 鼓浪嶼申遺成功后的首個黃金周落下帷幕。根據(jù)市旅發(fā)委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8天內(nèi)鼓浪嶼共接待游客37.8萬人次,同比增長215.2%。盡管巨大的增幅與去年同期鼓浪嶼因受臺風(fēng)“莫蘭蒂”重創(chuàng)、實行每日不超過1.5萬人的游客流量控制有關(guān),但今年黃金周期間,幾乎每日都在中午前售罄的船票以及朋友圈刷屏的盛景,依然直觀地表明,鼓浪嶼仍是廈門最火爆的去處之一。
鼓浪嶼的“火”,不僅在于申遺成功和廈門會晤帶來的知名度、影響力的提升,更得益于鼓浪嶼各部門對于文化遺產(chǎn)保護持之以恒的努力,而這也進一步推動小島文化內(nèi)涵的深耕挖掘和旅游品質(zhì)的淬煉提升。
新變化
“冷門”文化遺產(chǎn)點 游客翻了好幾番
“這里的街巷很清凈,我們隨意坐在石階上,都能感受到歷史風(fēng)韻。”王麗來自西安,她說,是廈門會晤的宣傳視頻把她和丈夫一起吸引到了鼓浪嶼。他們原本也以為假期時島上會是人頭攢動的景象,沒想到并不擠,“旅游環(huán)境寬松了,我們游覽時的心情自然也很好。”和王麗有相同感受的游客還有很多,盡管黃金周期間鼓浪嶼旅游火爆,但客流限制措施并無絲毫放松,游客最大日接待量仍為5萬人,旅游舒適度因此得到了明顯提升。
旅游的質(zhì)量也在明顯上升,各文化遺產(chǎn)核心要素的客流量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曾是英國領(lǐng)事館舊址,長假期間,陳列館門口不時有游客排起長隊,等待入館參觀。“這里的講解真棒,我在鼓浪嶼工作了六七年,還是第一次這么詳細地了解這些老別墅的過往歷史。”市民孫世陽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以前大部分游客來之前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島上的老建筑有什么故事。最近大批游客慕名而來,都想好好了解小島的前世今生,我們的工作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管理員曹亮輝開心地說。
而在一些位置偏僻,相對“冷門”的文化遺產(chǎn)點,游客量甚至一下翻了好幾番。會審公堂舊址在筆山路1號和3號,管理員張菲菲說,往常即使是節(jié)假日,一天的游客量也就10多人,而黃金周里每天的游客量都能破百。在匯豐銀行公館舊址,經(jīng)常有游客爬上長長的石階,來到這處申遺期間精心修繕、適合休憩的核心要素。“不少人知道這處文化遺產(chǎn)修繕的來龍去脈,都奔著看文化遺產(chǎn)和風(fēng)景來的。”管理員小朱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