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蔡建龍:
廈門本土“少年郎”
建陣頭上街表演
本報記者陳冬通訊員林坤山
傳承閩南傳統(tǒng)文化,要從年輕一代抓起。18歲的蔡建龍,是一個癡迷閩南文化的地道廈門孩子。富有閩南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家庭,讓他從小鐘愛傳統(tǒng)民俗文化。
14歲那年,蔡建龍還是金尚中學一名初三學生。一天,他經(jīng)過廈門港時,遇到龍王宮復名“朝宗宮”典禮,看到其中的陣頭表演(注:閩南和臺灣地區(qū)的一種民俗技藝,是民間廟會喜慶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藝之一),蔡建龍激動得說不出話來。“2012年曾看過臺灣電影《陣頭》,至今看了不下百遍,我對陣頭有種說不出的情感。”
從此以后,蔡建龍和另外幾名“00后”同學,組建了一個“三太子少年團”,并取了一個霸氣的名字――“00后神將隊”,這是一種將傳統(tǒng)民俗與現(xiàn)代電音相結合的表演形式,頗受年輕人歡迎。起初,神將隊真正能扛著神偶完整跳下來的只有6個人。隨著骨干成員分散到廈門的不同高中上學,通過朋友介紹,不斷有成員加入神將隊,隊伍不斷壯大,技術也更加精良,不少外地同學在蔡建龍的影響下,也愛上了閩南文化。
上周末,連續(xù)舉辦三屆的閩南傳統(tǒng)民俗――“做十六歲”成年禮活動在朝宗宮舉辦,來自兩岸近50名15歲少男少女參加。身穿狀元服、頭戴狀元帽,先進行“狀元游街”,再過成年門、走七星橋、穿七娘媽亭,最后再“奉茶”給父母,一系列的閩南民俗儀式,讓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擔當與責任。
蔡建龍曾參加過第一屆成年禮活動,當時,他的媽媽接過兒子奉上的清茶,忍不住流下眼淚。而后的兩屆成年禮活動,蔡建龍則領著他的“00后神將隊”走在隊伍的最前頭。看到蔡建龍的成長,朝宗宮的林招治道長備感欣慰:“他通過自己的行動,向身后的青少年樹立了榜樣,也帶動了更多年輕人對閩南民俗文化產(chǎn)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