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吃中
吃前看外觀聞味道 先吃葉片再吃莖部
試吃,并不只是開口嚼一嚼那么簡單。過程中,也需要試吃員們“五官全開”,遵循一定規(guī)則。
品管部經理王婷告訴記者,想要成功進入試吃員口中,蔬菜必須闖過“觀”和“嗅”兩道關卡。顏色是否翠綠,味道是否新鮮等,都是它們“考試”合格與否的標準。緊接著,試吃“登場”――王婷先掰下優(yōu)雅生菜的葉片,品嘗過后,口感未有明顯偏差,于是,試吃重點轉移到莖部。
吃個菜而已,為什么還講究“先來后到”?
原來,優(yōu)雅生菜葉片的味道較淡,相比之下,莖部苦味則重許多。為避免“重口味”影響“輕口味”,造成質量把關偏差,試吃員們必須熟稔于這樣的順序。
此外,為做好工作,試吃員們還得管住“愛美之心”和“口腹之欲”――工作時,不能噴香水;試吃前一小時,禁止攝入任何食物。“客觀條件可以控制,但一些主觀因素就不好說了。”李阿瓊補充說,一旦試吃員遇上了感冒生病等問題,嗅味覺發(fā)生變化,工作也要因此而中斷。
【鏈接】
閉眼吃分辨蔬菜 倒追溯源找問題
“優(yōu)雅生菜清脆多汁;綠蝶生菜帶一點苦味,有纖維感;波士頓生菜入口即化,苦味最淡。”面對多個不同生菜品種,王婷沒有猶豫,一口氣說出了它們口感上的異同。“閉著眼睛吃,也一定能分辨出所有6種蔬菜來。”談及敏銳度,李阿瓊也是信心滿滿。
在食品旁工作,用味蕾檢驗產品。如此說來,是不是一個安靜的吃貨,就能勝任試吃員工作?
當然不是。試吃員們不僅要懂得吃,更要能夠溯源,找出影響產品口味變化的因素。“我本來就對吃感興趣,大學選了食品專業(yè),也有試吃課程。”李阿瓊說,應聘時,公司沒有提出太過嚴苛的味覺要求,但崗前培訓中,一盤盤蔬菜端進教室,大家邊看邊吃,邊吃邊學,加深了對產品的了解。
“冰菜有點咸味,如果試吃時不夠咸,可能就是鹽分積累出了問題。”王婷說,溫度、光照、營養(yǎng)液等都會造成影響,一旦第一位試吃員覺得有差異,第二位試吃員也會參與確認,進而追溯問題源頭。
今年11月,植物工廠“新品種”金線蓮將會上市。中藥也能試吃嗎?王婷說,可能會泡茶品味,但最后的檢測方式,還有待技術部門標準的出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