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獨特教育方式調教“調皮大王”
翔安區(qū)慈恩幼兒園教師陳潔,在工作的5年期間,本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在工作當中摸索、研究,成為一名出色的幼教。
在幼教生涯中讓她真切地體會到只有尊重孩子,真正地愛孩子,從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去關心他們,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記得剛接手小班那會兒,班級里有個“調皮大王”,第一天入園,在短暫的十分鐘內,機靈得如泥鰍般穿梭于班級的每個角落,似乎對什么都不陌生。了解后才知父母比較忙,很少有人管他,幾乎都是一個人玩耍,所以行為習慣有些自我。因此陳潔對他特別關注。
在一次自主游戲活動中,他選擇自己喜歡玩的“菜場”游戲,當起了“營業(yè)員”。游戲一開始,他就忙活起來,將各種蔬菜擺放出來,還細心地整理著籃子中的蔬菜。準備工作完畢后,他便開始叫賣:“快來買啊,我的蔬菜便宜又新鮮”。他響亮的聲音吸引來了很多“顧客”。在一連串的賣蔬菜和買蔬菜的交易中,他表現的每個細節(jié)都非常的到位。別看他平時吵吵鬧鬧,在游戲中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他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善于與同伴交往。那熱情的招呼,熟練的動作,在一旁的陳潔很是感動。細細分析,這與他好動、自控能力差有關。而以前陳潔總是要求他安靜地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難怪他總是要搗亂呢??磥碚业剿信d趣的事情,他才能盡快地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自己也是班級的一分子。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最佳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去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真正地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虛擬的小社會”里漸漸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柯燕華:把孩子們送往理想的彼岸
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翔安區(qū)內厝中心小學柯燕華老師一直記住陶行知的一句話,“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曾經她班上有一名學生,特別好動,經常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來,或者將教室玻璃砸碎,或者把同學的書包藏起來,或者上課時找不到人……如此種種,許多老師拿他沒辦法,以為無藥可救。
新學年第一天,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下課后把同學帶來的墨水潑向教室雪白的墻壁。放學了,柯燕華把他留了下來,遞給他一把滾刷、一桶白油漆,她說:“咱們一起動手把墻壁都刷白吧。”就這樣,一遍兩遍三遍……柯燕華和這名學生一直刷著墻壁,然而,墻壁仍是黑黑的一片,學生手酸了,然而當他看向老師仍默默在刷著墻壁,他不敢說,也不敢停下來,天慢慢暗下來了,教室也暗了下來,柯老師終于停了下來,同時也讓他停下來。“你覺得我們能把這黑的墻壁再刷白吧?”學生沉默不語,因為,他看到的仍是一片黑,與旁邊的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卵嗳A又說話了:“白色的墻壁一旦染黑,即使我們付出再大的努力,仍然無法回到原來的潔白無瑕。人在小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做的錯事就像這黑墨汁,當噴上一兩點時還不明顯,然而當形成一片時,就非常難看了,長大以后,當你想回到小時候的樣子,也無法做到了。然而,你再看看,這些小點的墨跡在我們的努力下,逐漸看不見了,對吧?咱們犯一點小錯,想辦法彌補錯誤并改正錯誤,將來就不會有黑點,對吧!”學生還是沒有說話,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臉漸漸紅了……
蔡曉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翔安區(qū)井頭小學蔡曉琳老師,2013年從教至今短短的4年里,一直堅守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是她教育事業(yè)追求的目標。
她積極參加校級教研,并參加了學區(qū)的名師工作室,參與數學課題教研。輔導學生參加學區(qū)級計算能力競賽,并取得較好的名次。
2016年任翔安區(qū)井頭小學教導主任以來,她工作目標明確、思路清楚、要求具體,對教學具有指導性,受到老師們的好評。
除了工作上獲得的榮譽,她也從這份事業(yè)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每當在學??吹胶⒆犹煺娴男δ槪蜏喩沓錆M干勁。
蔡曉琳還記得帶的第一屆一年級小朋友,即使只當了他們一年班主任,但是無論在校內校外都能聽到他們稚嫩的聲音喊著“蔡老師”,有的學生甚至于還會過來抱抱她說想她了。“這時候真覺得在這份崗位上無論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因為它帶給我真正的幸福感。”
當然,在從教生涯中或多或少會有幾個令人頭疼的學生,偷拿同學東西、搗亂課堂等等,但她深信每個問題學生的行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對待這些學生她也不用傳統(tǒng)地喝令禁止,而是將學生叫到辦公室談心,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當知道有些孩子是因為家庭原因缺少愛才導致這些行為發(fā)生后,在課堂上,她也有意無意地關注并表揚這些孩子,課后給孩子分配任務,完成后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進行表揚,讓這些孩子在學校有成就感,孩子的行為問題進而得到改善??吹胶⒆拥倪M步,她也成就感幸福感滿滿的。
王敬龍:今生擇教為師,自當無怨無悔
劉五店中學王敬龍老師,從教至今已過24個春秋。
王敬龍說,執(zhí)教之旅五味雜陳,更多的是欣喜與感動。他生性善良,從不挑肥揀瘦,無條件服從組織的工作安排,因此常年扮演“消防隊員”的角色,哪里需要便到哪里去,也因此代課接班無數,其結果是門生弟子數不勝數。
記得有一天傍晚,平生難得一日閑的他到馬巷散心后,欲坐公交車回家。剛上車門,立足未穩(wěn),突然耳邊“王老師”“王老師”“王老師”此起彼伏,他嚇了一大跳,以為自己老眼昏花,走錯門,又回到校園了。他忙定下心來,仔細一看,怎么都是我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