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 帶一大疊材料走街串巷
“烽火連天戍過邊,天安門下站過崗,撥亂反正出鐵腕”,這是父親那一輩人歲月的標簽。
經過生與死的考驗,鑄就的是信仰,這是上一輩人才能真正明白的情懷。父親從戰(zhàn)場上歷練成為一名政工干部,人生的轉折點,組織要求他轉業(yè),從事的工作是“撥亂反正,落實政策”,工作地點在福建。
我當時自然不能理解這項工作的難度和意義,只是記得,父親很忙,下班后常帶一大疊厚厚的材料到棚戶區(qū)找人,小小的我跟在后頭,走街串巷。
記憶中,有一回到一位老伯伯家,他家有個十來歲的兒子,因為家里遭遇變故,精神失常,總是流著哈喇子,在巷子里用木棍或甘蔗追打到訪他家的人。我跟父親去他家多次,每回總緊緊拉著父親的衣角,生怕哥哥打我。
一次,那個哥哥忽然坐到我們身邊,流著哈喇子啃下一塊甘蔗,要我吃。我嚇得往父親身后藏,父親卻生氣了,非要我把那甘蔗吃下去。我委屈地一邊抹眼淚一邊吃。
后來我懂事了,父親才解釋,那哥哥的父母受了迫害,他對世界失去了信任,只想用自己的體力來保護家人,他啃甘蔗給我吃,說明他已經慢慢看到了世間的希望,如果我不敢吃,可能會撲滅小哥哥心里的一點信賴的光。“以心才能換心,以正才能扶正”,多年后我才明白,父親用行動來教育兒子,這才是歲月厚重的禮物。
嚴父慈心 待人謙和教子嚴肅
隨著時光推移,“小彭干部”漸漸地變成了“老彭”。
記憶里,父親對我難得面帶笑容,他的同事們則覺得父親謙和親切,尤其對待年輕人更是寬厚,只有遇到原則問題才會堅持不讓。一位在京工作的叔叔回憶說,這才是“老彭”這些年工作為人的原則。“組織工作如為人,必須善于識人之長、不避人之短、善于團結、不可茍同,教子亦應如此。”整理父親工作筆記時看到這句話,我紅了眼眶。
在父親眼中,并沒有本質不好的同志。叔叔說,在福建共事的那些年,我父親總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對年輕人應該更多看到長處,若他們有做得不到的地方,也應該多問短處的原由,“不可不指出,但更應幫其改過”。父親還常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待發(fā)掘的潛能,保護熱情推動前進,才能讓年輕人的人生更精彩,也才能推動事業(yè)的前進。而他的工作實踐,也證明了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因為職業(yè)的關系,我常在光芒閃耀的主持臺、發(fā)布臺,看到的大多是笑臉和鮮花。靜心反觀父親對我的嚴肅態(tài)度,我終于明白,父親對我的嚴肅,其實是為了提醒我時時“腳踏實地”戒驕戒躁,“信仰為伴”不忘初心。
隨著年齡漸長,我越來越真切明白和父親在一起的幸福感。父親給予你的是一種毫無保留的甚至是放肆的愛。正如小時候,他可以把你放肆地高高舉起,放在肩頭;正如你調皮的時候,他可以狠狠地把你暴揍一頓。
而更珍貴的是到了暮年,你能陪伴在他身邊,哪怕是一時一刻,一次攙扶或一次洗腳。因為回首時,你會驚覺其實父親是一種歲月,就如生命的基因,沁入你的血液。


 
          








